第393章 【不一样的悲剧】(求订阅)(1 / 2)
第393章【不一样的悲剧】(求订阅)
京城,兴华胡同。
四合院子里面的孩子或是出去玩了,或是在看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各有各的世界。
深秋时节,京城的天气也渐渐变冷了,秋风裹着寒意袭来,似乎预示着年末的寒冬也即将到来。
作品研讨会结束之后,林有成也就开始写新的稿子。
在林有成写新稿子的时候,院子里面的寒风凛冽地刮着,如刀子一般发出瘆人的声音,冰冷刺骨,听得人心里打颤。
谢舒华看见林有成坐在电脑前似乎在写东西,十分认真,也没有打扰。
林有成这边的确是在写稿子,但是也不仅仅是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适合拍成电影的小成本故事,当然在另一个时空原版也就是一部电影,不过林有成很清楚,原版的电影其实也是根据一些资料,又或者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
林有成写着稿子,自然也会给谢舒华看,也算是交流。
“《狩猎》”
谢舒华有些意外林有成这部小说的名字,还以为是像《天狗》那样里面的护林员,关于真实狩猎的故事,不过认真看下去,她整个人都怔住了,说不出话来。
她完全没有想到林有成所写的《狩猎》居然会是这样的故事。
林有成看见谢舒华看稿子,也没有打扰,尤其是注意到谢舒华的眉头紧皱,似乎都有些不一样了,他很清楚《狩猎》这个故事究竟有多大的冲击力。
没错,就是冲击力。
林有成所写的这个故事,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电影《狩猎》,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是接到一个丹麦的精神病医生拜访了他并交给他一袋资料,嘱托他将当中的故事拍成电影,但那时导演将其束之高阁。直到十年以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重拾那位医生留下的文件,读完以后感到非常震惊,才将其拍成电影。
原版电影讲述了四十多岁离婚失业后的卢卡斯,为重振生活,找到了新工作和女友,也准备修复与青春期儿子马库斯的关系,然而,圣诞前夜,关于他的流言在小镇迅速扩散,引发恐慌,卢卡斯为挽回名誉反抗传闻的故事。
后面这部电影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让男主角麦斯米科尔森拿到了戛纳影帝,并且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其实整个故事也就是讲述刚刚和妻子离婚的卢卡斯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心地善良个性温和的他很快就受到了同事和孩子们的喜爱,其中,一个名叫卡拉的早熟女孩对卢卡斯尤为的亲近。面对女孩幼稚而单纯的示好,卢卡斯只能婉转的拒绝,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举动将他的生活推向了风口浪尖。卡拉报复性的谎言让男主角卢卡斯背负起了特别伤害女童的罪名,一时间,这个好好先生成为了整个小镇排挤和压迫的对象。好友的愤怒,前妻的不信任,爱犬的死亡和陌生人的恶意让卢卡斯几近崩溃,而当小小的卡拉吐露真相之后,恶意却并没有随着卢卡斯的重获清白而划下句点。
整个故事看似简单,但却一点都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危险和敏感。
一如当初林有成在《朗读者》里面所写的一个少年和一个中年妇女的爱情,现在林有成所写的这部《狩猎》也是更加危险的作品。
林有成写这这个故事,自然也会要根据原版而进行本土化的改编,但实际上这个压抑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残酷。
谢舒华现在就是这样的感受,她真的感受到寒冷彻骨,明明是不温不火的叙事和冷静理智的文字却酝酿了近乎绝望的压抑、狂躁与寒冷,整个故事就像是燕京的冬天一样寒冷,不,应该说比冬天还要冷。
这种冷是在颤栗中毫不留情的在人性与社会道德划上深入骨头的一刀。
谢舒华看到一半,心情很是压抑,放下了手中的稿子,怔怔地抬起头望着林有成,说道:“有成,你这个故事——”
“太狠了!”
她看这篇稿子都感到了很难受,小说里面酝酿的一种冷而近乎绝望的氛围让整个故事的情节张力饱满,郁结到近乎暴戾的怨气都似乎充斥胸腔,她真的有感到发自内心的压抑。
她脑子里已经反复在想一个问题,占据道德的制高点猎杀他者,手上那么也就沾染了鲜血。
虽然谢舒华觉得故事太狠了,让她整个人都感受很不好,但是谢舒华喝了一杯茶水之后,又继续看了下去。
林有成听见谢舒华这话,他自然很清楚《狩猎》这个故事究竟有多冷酷。
虽然都说是三人成虎,但其实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这里面最具杀伤力的还是孩子,明明是单纯的孩子在这个故事里面却游离于天使与恶魔之间的设置,让这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变得更加深刻和让人不寒而栗。
要知道孩子的话往往是纯真而无意的,但是这种无意的“孩子话”要是沾上社会道德禁区,并被误解,那纯真便可以变成剧毒的毒药。
现在《狩猎》就是这样一个剧毒的毒药,故事里面主人公就是一个不幸中毒的人,孩子自然可以不为自己的话负责,短浅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在社会的地位中一无所有,孩子算社会中的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保护自我的能力薄弱,所以一旦发生疑似伤害孩子的事,社会群体总是会毫无保留的站在孩子的这一端而群起攻之,但是当这种社会性的毫无保留被曲解和误用的时候,孩子就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孩子尚未健全的人格和辨识力让社会常规、合理的解决途径在此无路可通,于是他们的话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