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如数全都供了出来(2 / 2)
隔一天一个集,已经能满足乡村生活的商业需求了。
每天都是集,是资源浪费。
而且农民还要进行地里的劳作,小商小贩的,去摆摊只是补贴家用,主业还是家里的几亩地和喂的牲口。
天天赶集,要耽误正事了。
城市人口聚集的多,商业需求旺,自然就不分什么逢集不逢集的了。
这些乡镇的集市,往往每一年,都会有几次庙会。
按着当地文化习俗来说,每个地方都有神保护着。
既然有神,就要一年祭拜个几次神,当地的居民,一起上街热闹热闹,让神看看他们庇护的子民,是多么的快乐开心。
神一高兴,就保当地一年都风调雨顺。
庙会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那是除春节以外,最为热闹的节日。
到时候街上摆摊的,就不止是附近的村民,会有很远的地方赶来,专门做庙会生意的。
也是孩子们最爱的节日。
街上吹糖衣的,耍猴的,玩杂技的,套圈的,唱戏的,还有歌舞团。
这些平时赶集可没有。
平日里的逢集,都是些满足村民们日常需求的商业活动。
而庙会的赶会,则是以娱乐为主。
要满足大家的娱乐需求。
庙会的歌舞团可有意思了。
听这名字就知道,里面的节目,自然是唱歌跳舞为主。
但是不是靠唱歌跳舞吸引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嘿嘿。
话不多说,懂的都懂。
好日子全让60、70、80后给摊上了......
陈昌顺和赵向阳最为开心的,就是镇上庙会的时候。
那街上的商铺,会比平时多出将近十倍。
多出的商铺就是多出的摊位费。
而且每到逢会,他们就会适当提高摊位费的单价。
平时逢集的时候,小摊位3块钱一天,到了逢会的时候,5块钱一天。
大些的摊位,平时一天5块,逢会这天,一天10块。
这都不是大头。
大头收入来自于歌舞团、杂技团这些大型的团队。
首先,这些场所,属于娱乐表演性质的。
搁乡镇这种复杂的地方,各地都有地痞、地头蛇、混混的。
逢会的时候,歌舞团、杂技团是最容易被找事情的地方。
这些歌舞团、杂技团,往往会寻求当地部门的保护。
每个机关单位,都会每人送几张票。
另外,还会送些礼,许些条件,多给些好处。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找些武校的人,过来给自己看场子。
简而言之,作为工商所的所长赵向阳,还有派出所的所长陈昌顺,两人在庙会的时候,会捞笔“肥差事”。
而且庙会往往会持续一个星期。
往往庙会捞的钱,顶得上平时一个月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