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复得委托入东海,化龙池内阴谋现(二)(1 / 2)
叶青儿修仙历三百二十年,正月廿四。
东海中央海域,天穹如一块无瑕的深蓝宝石,澄澈透亮,几缕薄云似有若无。
下方海面却并非风平浪静,深蓝色的海水之下,暗流汹涌,仿佛隐藏着巨兽的呼吸,带起阵阵无声却磅礴的能量波动。
阳光穿透数千米的海水,抵达此处时已变得微弱而扭曲,勾勒出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阴影轮廓。
玄龟舟静静悬浮在海面之上,舟身符文流转,隔绝着外界磅礴的水压与隐晦的能量乱流。叶青儿一袭青衫,立于舟头,眸光如电,穿透幽暗的海水,紧紧锁定着下方那片几乎望不到边际的庞大阴影。
那并非寻常的海底山脉或沟壑,而是一片连绵不绝、风格古朴、残破中依旧透露出无尽威严的宫殿群遗迹。
巨大的蟠龙石柱倾颓断裂,琉璃瓦砾散落如星,残存的宫墙之上,依稀可见繁复玄奥的符文雕刻,即便历经万古岁月侵蚀,仍散发着令人心悸的灵压。
其规模之巨,远超她之前遭遇敖玄的那处龙宫碎片十倍、百倍不止!
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悄然漫上叶青儿心头。
她这……算是找到了?敖玄口中那关乎龙族兴衰、藏有无数遗宝、需要龙族耗费数万年时光苦苦寻觅的上古龙宫主殿?
哪怕是有着敖玄提供的龙族几万年来的搜寻情报……这未免……太过轻易了些。
离开化龙海龙宫,至今不过十五载光阴。她原本已将此事视为一项或许需要耗费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去留意、去碰运气的长期目标,谁能料到,机缘巧合之下,目标竟如此突兀地呈现在眼前,近乎儿戏。
思绪不由得飘回十五年前,刚刚辞别敖玄、敖灵,离开那深海龙宫之时……
当日,叶青儿驾驭玄龟舟,并未直接返回宁州,而是循着记忆,先去了蓬莎岛。
敖玄的委托虽无时限,但一件未竟之事悬在心中,总让她觉得有些挂碍。
更重要的是,她心中对两年前从那困住敖玄的龙宫碎片中,顺手牵羊带走的那根非金非玉、刻满雷纹的暗紫色柱子,始终存着几分好奇。敖玄提及“引雷柱”时,她心中便是一动,隐约有所猜测。
因此,她便在回宁州前,先去了一趟蓬莎岛。
待她抵达时,此处依旧热闹非凡,各族修士往来如织。叶青儿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岛上以鉴定古物、交易情报闻名的“采筠阁”。
阁内负责接待的是一位修为在金丹后期的男性修士,一如当年的文中散人,态度温和,想必应该是他的后人。
叶青儿并未显露元婴修为,只以寻常金丹修士的身份,取出了那根约一人高、需要两人合抱的暗紫色石柱。
“劳烦道友,帮忙鉴定此物来历、用途,若能估算其价值更好。”叶青儿语气平和。
那修士见到石柱,眸中闪过一丝讶异,显然察觉到此物不凡。他请叶青儿在雅间稍候,唤来数位阁中专精考古、炼器、符文的老供奉,一同围着石柱仔细研究起来。
鉴定非一日之功,叶青儿便在蓬莎岛暂住下来。
等待的时日里,她心中那个关于如何高效获取东海信息的念头愈发清晰。
海域广袤,单凭一人之力探寻,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海域修士,尤其是那些常年在风口浪尖讨生活的筑基、金丹修士,往往有绘制海图、记录奇闻异事的习惯。
若能结交一批这样的人,建立起一个松散的信息网络,长远来看,益处无穷。
想到便做。叶青儿易容改貌,化作一位面容慈祥、修为维持在金丹初期的老婆婆,每日流连于蓬莎岛的坊市、茶肆、修士聚集之地。
她不再是以元婴老祖的高姿态出现,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甚至有些“乐善好施”的形象活动。
见到散修之间因争夺摊位、或是口角产生纠纷,她便会演技狂飙的笑呵呵地上前调解,三言两语,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
遇到一些看起来心思纯正、勇于探索的年轻筑基修士,她会主动上前,以“道友”相称,论道说法,分享一些不算核心的修行经验,末了,还会“慷慨”地赠予几瓶适合筑基期服用的丹药,或是一两件自己用不上的法器法宝。
“老人家我年岁大了,就喜欢看你们这些年轻有为的后辈。”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眼神温和:
“常在海上行走,风险不小,这些丹药法器,留着防身。
若日后绘制了什么新奇的海图,或是听闻了什么有趣的传闻,方便的话,可与老身通过传音符留个信儿,与老身说道说道,让老身也听听外面的新鲜事。”
她给出的报酬并不固定,有时是丹药,有时是灵石,有时甚至只是一些实用的符箓或炼器材料,但总是恰到好处,不会丰厚到让人心生贪婪,也不会吝啬到让人不屑一顾。
更重要的是,她演得态度十分真诚,从不打探他人隐私,只对公开的海域风闻、地理变化感兴趣。
几个月下来,叶青儿这位“柳桉婆婆”在蓬莎岛的中低阶修士圈子里,竟积累了不少好名声。不少受过她恩惠或指点的筑基、金丹修士,都真心实意地愿意与她交往,将她视为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一条以蓬莎岛为中心,缓慢却持续扩散的信息渠道,悄然铺设开来。叶青儿并未期望立刻就有惊天发现,她所求的,是细水长流,是未来可能从这些碎片信息中拼凑出有价值线索的可能性。
就在她渐渐享受这种隐匿于市井、观察百态的生活时,采筠阁的鉴定结果终于出来了。
雅间内,采筠阁的负责人神色凝重,将一份玉简和那根暗紫色石柱一同奉还。
“道友,”
负责人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叹:
“此物,经我阁中三位供奉联手鉴定,确认其乃上古龙族之物,名为‘夔雷震柱’。”
叶青儿心中一跳,面上不动声色:
“哦?夔雷震柱?有何用途?”
“此柱……”
负责人深吸一口气:
“据残缺古籍记载,应是上古龙族一处名为‘九霄雷狱’的顶级炼体秘境中,用于引导、汇聚、调控天雷之力的核心阵柱之一!其价值……难以用寻常灵石衡量。”
这……自己当时随手一捞,竟捞走了龙族梦寐以求的宝贝之一?
“不过,”
负责人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此物虽珍贵,但对个体修士而言,实用性或许受限。毕竟,能布置乃至启动类似九霄雷狱这等大阵的势力,世间罕有。
我采筠阁愿以一份绝对物超所值的交换品,换取此柱。”
“何物?”叶青儿问。
“我采筠阁耗费数代人心血,整理编纂的《东海秘辛综录》副本一份!”
负责人语气带着自豪,“其中不仅包含了东海大部分已探明区域的详实海图、资源点、危险区域标记,更收录了无数关于上古遗迹、海族传说、灵物产出的秘闻,甚至……包括一些关于上古龙宫碎片可能出现区域的推断与分析。
其信息量之巨,足以让道友对东海的了解,远超绝大多数常在海上跑的元婴前辈们!此录我阁通常只与极少数大势力交换,绝不轻易示人。”
叶青儿沉默了。用一根对自己暂时无大用、却可能引来龙族关注甚至麻烦的引雷柱,去换取一份能极大帮助她完成敖玄委托、乃至未来在东海行走的综合性情报宝库……这交易,似乎并不亏。
权衡再三,想到敖玄承诺的“长期”、“无时限”,以及化龙池和九霄雷狱的诱惑,叶青儿最终做出了决定。
她需要更高效的信息来源,而非握着一件暂时用不上的宝物——希望上古龙宫主殿内能正好找到三根如这样一般的引雷柱吧……
“可。”
叶青儿点头:
“那便依道友所言吧。”
交易完成,手握那枚记录着《东海秘辛综录》的厚重玉简,叶青儿心中对寻找龙宫主殿的把握,顿时增加了数成。
而那根引雷柱,则被采筠阁郑重收起,想必不久后便会出现在某个大势力的宝库中。
带着《东海秘辛综录》和初步建立的信息网络,叶青儿终于动身返回宁州的竹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