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金銮殿龙椅上的四美(2 / 2)
他们纷纷歌颂赞美圣上的圣明,赞叹帝国的开放与实干精神。
而对于那些名字赫然列在皇榜之上的中举学子们。
尤其是文天祥、李清照、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他们无疑是这次科举最开心的。
寒窗苦读,一朝成名,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平生志向得以施展,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肯定。
这份喜悦,足以冲散所有过往的艰辛与汗水。
整个天下,似乎都沉浸在这因科举革新、人才辈出而带来的欢乐与希望之中。
仿佛一个崭新的时代,正随着这张皇榜的公布,缓缓拉开了序幕。
科举高中的名单,如同春日里第一声惊雷。
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伴随着官道的快马和民间的口耳相传,迅速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皇榜所至之处,无不引起万人空巷的围观。
那朱红底色的榜文上,一个个浓墨书写的名字,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那些有幸看到自家子弟名字赫然在列的家庭,瞬间被巨大的喜悦所淹没。
白发苍苍的老翁颤抖着双手,抚摸着榜上儿孙的名字,浑浊的老泪纵横,口中不住念叨着:
“陛下圣德,祖上有德,光耀门楣”。
辛勤操劳的妇人喜极而泣,仿佛半生的辛劳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年轻的妻子抱着稚子,指着榜上夫君的名字,脸上洋溢着骄傲与幸福的红晕。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爆竹声从清晨响彻到深夜,空气中弥漫着酒肉的香气和欢快的笑语。
往日里或许清贫的巷陌,因这一纸皇榜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邻里纷纷登门道贺。
分享着这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无上荣光。
在这普天同庆的浪潮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那开创千古先例的“双状元”。
文武状元文天祥与女状元李清照。
文天祥的家乡,早已是万人空巷,乡人们与有荣焉,自发组织起盛大的庆典。
而更深远的影响,则发生在无数深闺绣户之中。
当女子亦可高中状元、位列朝堂的消息传来,仿佛一道强烈的光芒,刺破了千百年来笼罩在女性身上的阴霾。
那些自幼被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被囿于绣架妆台之间的才女们,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她们悄悄抚摸着家中珍藏的诗书,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李清照、谢道清的名字,如同暗夜中的明灯,为她们指引了方向。
许多开明的士绅家庭,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女儿的教养,延请西席、鼓励读书的风气悄然兴起。
这股席卷天下的欢腾浪潮,最终都汇聚成了对当朝人皇杨过的由衷赞颂。
茶楼酒肆间,说书人将殿试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尤其渲染人皇陛下力排众议、钦点女状元的魄力与圣明。
街头巷尾,百姓们交口称赞陛下的唯才是举和慧眼识珠。
文人墨客则纷纷赋诗作文,歌颂这开明盛世。
杨过在民间的威望,随着科举结果的公布达到了新的高峰。
而那些新科进士们,在经历最初的狂喜与荣耀后,也陆续接到了朝廷的任命文书。
文天祥受封兵部尚书,授正二品官衔。
李清照授文华阁大学士,授正二品官衔。
陆秀夫任工部侍郎,从二品。
张世杰为从二品将军……
这一项项破格的人事任命。
再次彰显了人皇雷厉风行的魄力与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决心,也让天下人对这个崭新的时代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帝国的肌体,因这次科举注入了新鲜而蓬勃的血液。
天下的民心,因这前所未有的盛事而空前凝聚。
欢声笑语从千家万户中飘出,汇聚成一片祥和喜庆的乐章,在春日的晴空下久久回荡。
..............
暖阳慵懒地洒在鲁南章丘李府的青砖黛瓦上,府内一派书香门第的宁静。
李格非正于书房中摩挲着一方古砚,夫人王氏则在窗前做着女红,岁月静好,仿佛与世无争。
然而,这份宁静被一阵由远及近、急促到近乎变调的呼喊声骤然打破。
“老爷!夫人!大喜!天大的喜事啊!”
府中的老管家李福,平日里最是稳重不过,此刻却连滚带爬地冲过庭院,甚至连门槛都险些绊倒。
他满面涨得通红,胸膛剧烈起伏,手中高高举着一封插着艳丽翎羽的官报。
那声音因极致的激动而尖锐颤抖,带着哭腔又带着狂喜:
“中了!中了!我们清照小姐……小姐她高中状元了!
是女状元!皇榜贴出来了,千真万确啊!”
“哐当!!”一声。
李格非手中那方珍若性命的古砚直直坠地,摔得粉碎,他却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