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一箭三星(2 / 2)
而除了这颗卫星外,还发射了两颗试验卫星,七六年的时候又有两颗实验卫星上天,继续遥感与回收技术验证。
和返回式卫星的验证,之后就是1978年的实验卫星上天。
终于在1981年的时候,国内实现了一箭三星的突破,也就是一枚火箭上挂上三个卫星,把这三颗卫星送上天。
这三颗卫星一颗负责空间物理综合探测,一颗负责红外地标敏感器试验,最后一颗则是验证新型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帆板,可以说是各有各的作用。
而国内首颗通信卫星,要等到1984年的时候去了,东方红二号上天,这颗卫星也实现电视信号全国覆盖,推动卫星通信实用化。
中间又是多个实验卫星上天,到了1988年技术再次取得了突破,实现全球大气观测。
至于在之后的资料,李枭就没有在找,对于对这个年代来讲,已经超出了现代技术能做到的范围,不要说最后一个卫星,就是东方红二号的能力,以目前的技术都整不出来,至少要等到60年代初期去了。
想了想,李枭就把目光放在了东方红二号之前几代的卫星上。
包括了1981的三颗卫星,1975年的那颗卫星,和最初的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虽然没有其它功能,但它的意义可不一样。
李枭想的是,在把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能不能一口气把之后的几颗卫星,全部发到太空中区。
技术上虽然对于这个年代有些难度,但难度并不是很大,还没有到无法做的的那一步,他也能查到这些卫星的详细资料,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用个那些材料,那些技术,都能够找到。
这就不用拿卫星一个个去做实验,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省下不少钱,要知道发射一颗卫星的价格可不低。
甚至李枭找了找,还能找到一些卫星的结构分析图
唯一麻烦的一点的,即是一拖三的火箭技术,李枭又查了查,发现一拖三的火箭是“风暴一号”。
“风暴一号”,它全长有32.57米,直径能达到3.35米,用的是两级液体推进,火箭的材料也是以铝合金为主,再加上集成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安全自毁系统等等!
这些就有些难了,可以说既然一拖三的火箭能成功,那么也就标志着导弹多弹头分导技术的成功。
虽然这技术距离后世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也不是随便能找到的。
不过李枭现在也学聪明了,既然国内找不到相关的资料,他就去国外搜了搜,国外实现这一技术更早,60年代就实现了。
距离后世已经过了60多年,以当时的技术来讲,说是淘汰的技术也不为过,当然淘汰的肯定也只在那个年代生产出来的火箭。
又仔细查了查,李枭发现,那款火箭翻译过来叫做“雷神-阿布莱斯塔”火箭,也属于两级液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有50吨,运载功能可以达到1000公斤,运上去三个卫星完全足够了。
风暴一号比其它来讲,要更厉害很多,单运载能力就达到了2吨,其它的也很先进,这倒也很正常。
毕竟一个是1960年研究出来的,一个是1981年研究出来了,相差了20多年,虽然1981年的时候国内各种技术也很落后,但这要看跟谁比,比起1960年来讲,各种技术肯定先进很多。
在这个年代风暴一号肯定弄不出,但在仔细查过资料后,雷神-阿布莱斯塔研究出来的希望倒是很大。
如果真的能把它弄出来的话,不仅能在火箭上能取得突破,在导弹上也能取得突破。
李枭这个倒是可以之后和钱教授聊聊,等到仿制的R-2成功后的话,到是可以试着研究一些“雷神运载火箭”上面的技术,看看能不能提前研究出来。
看着这些资料,李枭一直到了10点多这才停止了搜索,出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