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卫星研究报告(2 / 2)
计算机之前的联通这个就不用说了,李枭最有信心的就是这一个。
听的见就是可以听到东方红这一首音乐,这个不用多说。
看得见就是要通过仪器,可以观察看卫星,这个就要“借箭显星”了,给卫星加装一个镀铝聚酰亚胺薄膜“观测裙”,等到卫星入轨后,就将它撑开,撑开后的“观测裙”,就会形成一个直径4米的反光球。
这个“观测器”可以将卫星提升到类似北斗七星的亮度,在地面观察足够了。
这四项要求看似简单,不过在当时制造的时候,可是凝聚了全国500余家单位,数万名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李枭这一次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把这些给拿了出来。
不过这些想要完成,也是需要全国各单位合力研究生产,他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对的方向、思路,不至于走冤枉路。
这些资料他整理的时间并不长,大概一个星期就给整理了出来。
虽然临近过年厂里有些忙,特别是今年,各种物资短缺,都快愁坏了他和张奎,不过这件事也是大事,关乎着卫星什么时候可以上天,可马虎不得。
整理完这些资料,李枭就直接去了一机部。
来到黄部长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这才走了进去,看到是李枭,黄部长也猜到了李枭的来意,立刻道:“卫星研究计划报告写出来了?”。
“写出来了?部长你看看。”,说着李枭就从背包里,掏出了一个报告递了过去。
闻言黄部长也是笑着道:“那我可要好好看看。”。
李枭报告上写的很详细,最开头点出了这一次卫星设计的四大核心问题,也就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
、听得见、看得见。
以及想要完成这些问题,可能需要面临哪些难题,每一项都写清楚了。
以及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像是结构设计工程师、能源与热控工程师、.电子与通信工程师、总装工艺工程师、材料与特殊工艺专家、测控与轨道工程师、试验与验证工程师。
这些都需要。
就算国内没有这么多技术人才,也要进行慢慢培养,李昂这一次研究卫星不只是为了卫星能够发射。
还是要培养国内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只有他一个人可不行,那样就废了。
必须要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去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可以说这一次也是一次大练兵,把技术人才锻炼出来,这样等到以后,才能够独当一面。
至于解决那四大核心的方法,这个李枭并没有写,时候再提出来也不迟。
黄部长看的很仔细,前前后后看了三遍,这才方向报告书道:“你这个想法好,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这些总结的很到位,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工。”。
“过完年吧!年前事情太多,没那么多时间。”。
“那就过完年,刚好我退休前也最后帮你把这这事办好了,这些人才也好找,58年的时候领导就想着研究卫星,不过当时国内开展的项目太多,
就暂时推后这一项目,不过一些基础的基础,各大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了研究,想要为以后做准,现在好高可以把一些人调过来。”。
这倒是让李枭愣了一下,国内各大高校开展技术研究的事情,他也知道,让他诧异的是黄部长的退休也就道:“部长,你这是要退休了?”。
“再过几年我都70了,精力跟不上了,也该退休了。”,黄部长感叹了一句。
李枭这才意识到,黄部长岁数确实不小了,两人刚认识的时候,都五十多岁了,快六十了,也该退休了。
而黄部长感叹完一句后,又道:“到了明年九月份,段部长会接替我的位置,段部长你也认识,到时候你们好好配合,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就像是找我一样,”。
闻言李枭也是点了点头,段部长他知道是谁,作为一机部的副部长,这些年下来他们也接触过不少次,倒不陌生。
只不过黄部长的退休,确实让他没有想到。
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李枭这才从办公室内出来,平时他还没多注意,现在确实注意到了。
和以前比起来,黄部长的精力确实大不如从前,也怪不得要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