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大明1635 > 第2章 大明并非没有人才

第2章 大明并非没有人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冯尚书!”

“臣在!”

天子御音打断了冯英思绪,冯英赶忙向御座拱手。

“不知《大明律》重修事务进展如何?”

“禀陛下,稿件已草拟过半,预计端午前后可全部成稿!”

“很好,所有内容均需咬文嚼字,切莫忽略细节推敲,方知用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

“臣明白!”

崇祯在山东时便传召内阁并刑部,大明需要一部符合实际的指导性大法,类似于后世宪法。

当下大明以《大明律》为根本,配套《大诰》、《大明会典》、《教民榜文》、《问刑条例》、《军政条例》等法律法规。

已基本具备近代法律体系雏形,放在封建时代其执法思路与法制规模,远远超过历代王朝。

不得不承认明太祖智慧超群事无巨细,考虑问题非常周到,将封建法制推向了历史高峰。

然而随着一系列新政出台,《大明律》已不合时宜,相关律法同样无法再与时俱进。

以新政涉及的内容为例,朝廷只下达诏书及实施细则,规制较为笼统,不能做到完全细化。

为此必须修法及重新立法,否则过程中细节问题将越来越多,无法可依的情况会比比皆是。

“诸位,朕拟成立大明立法委,独立于六部三司之外,直接由内阁掌管,专司修法立法!

原各部制定之暂行条例或律法纲要,均由立法委员会统一复核,之后呈报内阁审定。

委员会需大力扩招人手,从刑部、大理寺等衙门抽调,亦可招纳民间有识之士加入,此事交予李学士代表内阁全权督办!”

“臣遵旨!”

“一国之本在于法度,朕不管过程只论结果,卿等务必高度重视再接再厉!”

“臣等定不辱使命!”

“孙先生!”

“臣在!”

“既然有了立法委员会,朕觉得其品阶不可以太低,主官称之为主任,官阶正三品,副职二人,授从三品官衔!

今日诸位都在,内阁、六部、三司衙门即刻议一议,推出一名主官!”

“遵旨!”

当着皇帝的面,大员们开始讨论起来。

崇祯要的是效率,这一年多来要么小范围廷推人选,要么他亲自指定。

像过去那种所有官员参与廷推的日子,早都成为历史。

并非崇祯不喜欢集思广益,听取广大臣子意见,而是特殊时期当用特殊之法。

待大明一步步走向正规化,有了诸如后世人大之类的机构,他才懒得事必躬亲。

品着他的茶,崇祯一副充耳不闻。

在宣纸上写写画画,梳理稍后还要处理的相关事务。

“陛下,臣等已推举出三人候选,请陛下定夺!”

约莫两刻多钟后,廷推有了结果,孙承宗拱手作揖。

“都有谁?”

“回陛下,山西巡抚吴甡、刑部右侍郎韩一良、国子监祭酒倪元璐!”

这些名字臣子们讨论时听了几耳朵,严格地说三人都是可用之人。

吴甡擅于治理地方协调兵事,属于务实之辈,但用作律法不是他的特长。

韩一良给事中出身,继位时便上书痛斥大明官场腐败。

结果被当时的首辅周道登收拾了,落下个沽名钓誉之嫌。

此人为官清廉刚正,却也不是黄景昉那种过度迂腐者,在刑部任职多年,熟悉法律法规。

而倪元璐擅长理财倾向财政革新,为人刚直,曾是东林党主要成员之一,甲申之变听闻天子上吊随即自缢殉国。

与刘宗周、黄道周并称“明末三忠”,代表明末士大夫群体的坚贞气节。

若不是某些人穿越过来,他应该当上户部尚书了。

去年国子监监生受李弘济蛊惑,此人身为祭酒至少有失察之罪,至今还在诏狱呆着呢。

听李若链说过那家伙写过两篇悔过书,表示自己猪油蒙心未识得奸人毒计,还忏悔不该反对后宫筹办报纸。

崇祯当时下令不判他任何罪行,就让他在牢里呆着。

现在一干臣子廷推了出来,显然在表达此人可用之意。

思虑一阵,崇祯开口:

“孙先生!”

“臣在!”

“内阁并吏部、督察院下文,撤销山西巡抚衙门,将吴甡调回京师,朕另有任用!”

“遵旨!”

缓了缓,继续道:

“张佥事!”

“臣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