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常来(2 / 2)
三个胖子连连摇头,动作整齐划一,脸上带着点不舍又有点解脱的复杂表情:
“不了不了,少爷!”
“嬷嬷说了,等煮完饭,收拾好厨房,俺们几个就跟着嬷嬷回老宅。”
“对对,早点回去安顿!”
周桐朝陈嬷嬷房间的方向努了努嘴,压低声音:“那……真真和爱爱那边……不去道个别?”
三个胖子闻言,脸上立刻露出纠结和畏惧的神色,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嬷嬷不让……”
“少爷您饶了我们吧……”
“被发现就惨了……”
周桐看着他们那副怂样,又好气又好笑:“行吧行吧!反正天还早着呢,饭也没煮完。你们仨赶紧把包袱放回去,把这院子再好好打扫一遍!角角落落都给我弄干净!或者……回屋睡个觉养精蓄锐也行!别在这儿杵着当门神了!”
打发走三个一步三回头的胖子,周桐定了定神,走向沈怀民暂住的厢房。他抬手轻轻敲了敲门。
门开了,露出沈戚薇明媚的笑脸:“是怀瑾啊?来找大哥吗?”她侧身让开。
周桐点头走进房间。沈怀民正坐在窗边的椅子上看书,闻声抬起头,放下书卷:“都安排妥当了?”
“嗯,都差不多了。”周桐应道,随即补充,“晚上……赵德柱将军在军营设宴,算是给我践行。我得过去一趟。”
沈怀民了然地点点头,眼中带着一丝笑意:“是那个……憨直的大块头?”他指的是赵德柱。
“正是他。”周桐无奈地笑笑。
沈怀民站起身,掸了掸衣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语气随意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正好,孤也有些日子没感受军营氛围了。怀瑾,不介意孤也去凑个热闹吧?”
周桐哪敢说“介意”,连忙躬身:“殿下……呃,怀民兄肯赏光,是赵将军的荣幸!求之不得!”
一旁的沈戚薇一听,眼睛立刻亮了:“大哥!我也要去!”
沈怀民转身,抬手轻轻按在妹妹肩膀上,语气温和却带着兄长的威严:“军营之地,多是些粗豪汉子,饮酒喧哗,你一个姑娘家去多有不便。孤只是去稍坐片刻,回顾一下往昔军旅罢了。你留在衙门,和徐姑娘说说话岂不更好?”
沈戚薇小嘴一瘪,满脸的不高兴,但看着兄长不容置疑的眼神,只能悻悻地“哼”了一声,嘟囔道:“好吧好吧!那我去找巧儿妹妹玩了!”她气鼓鼓地转身,故意把门带得“砰”一声响,才跑了出去。
周桐和沈怀民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无奈的笑意。
两人各自牵了马,出了县衙,并辔向城西军营而去。马蹄踏在黄昏的土路上,扬起轻尘。
当他们抵达军营时,夕阳已将半边天空染成了绚烂的橘红。军营里早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焦香、烈酒的醇厚以及士兵们粗犷的笑语。
几堆篝火熊熊燃烧,上面架着烤得滋滋冒油、表皮金黄酥脆的全羊,油脂滴落在火堆里,噼啪作响,香气四溢。士兵们三五成群,有的围着烤架翻转羊肉,有的搬着酒坛子吆喝,有的则敲打着简陋的鼓点,哼唱着不成调的军歌,气氛热烈而粗犷。
营门口,张小乙早已带着几个亲兵翘首以盼,看到周桐和沈怀民的身影,立刻迎了上来:“大人!周大人!您们可算来了!将军都等急了!快请!”他恭敬地引着二人穿过喧闹的人群,走向营地中央最大的一片空地。
那里铺开了几张长条案几,赵德柱正挺着胸膛,努力摆出威严的样子指挥着士兵布置,但脸上那未消的淤青和时不时揉揉腰的动作,暴露了他不久前才挨过揍的事实。
一看到沈怀民和周桐并肩走来,他脸上的“威严”瞬间崩盘,换上了又惊又喜又带着点本能畏惧的复杂表情,连忙小跑着迎上来,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得有些刻意:
“哎呀!大人!您……您也来了!真是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快请上座!快请上座!”他殷勤地引着沈怀民坐到主位,又招呼周桐坐在沈怀民旁边,自己则略显局促地坐在下首。
沈怀民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随意地摆了摆手:“赵将军不必多礼。今日是周县令的践行宴,亦是尔等将士的欢聚之时,无需拘束,尽兴便好。”他语气平和,却自有一股让人心安的力量。
赵德柱连连点头:“是是是!大人说得是!尽兴!尽兴!”他连忙招呼士兵,“快!把烤好的羊腿先给大人和周大人呈上来!上酒!上好酒!”
很快,烤得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羊腿和粗瓷大碗盛满的烈酒就摆在了沈怀民和周桐面前。士兵们见这位气度不凡的“大官”如此平易近人,气氛也渐渐放开了。
有人壮着胆子过来敬酒,沈怀民竟也来者不拒,浅酌一口,偶尔还与相熟的士兵攀谈几句,问问营中近况、家中境遇,言语间并无架子,引得士兵们愈发亲近。
周桐抱着一条硕大的羊腿,默默地啃着,感受着油脂在口中化开的满足感。他一边吃,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奇特的景象:尊贵的皇子隐去身份,与一群粗豪的边军士兵围坐篝火,饮酒谈笑。火光映照着沈怀民平静的侧脸和士兵们质朴的笑容,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军营角落那个熟悉的猪圈方向。几头明显被洗刷得过分干净、甚至显得有些“秃噜皮”的小猪,正挤在圈里哼哼唧唧。
周桐惋惜地咂咂嘴,小声嘀咕:“可惜啊……吃不到新鲜猪肉了……还想给你们露一手红烧肉尝尝呢……哎,只能等下次回来再说了。”他狠狠咬了一口羊腿肉,仿佛在弥补那份遗憾。
酒过三巡,篝火更旺。有士兵借着酒劲开始表演摔跤,引得阵阵喝彩;有人扯着嗓子吼起了家乡的俚曲小调,荒腔走板却充满野性的生命力;还有人围着篝火跳起了笨拙却充满力量的战舞。
沈怀民静静地坐在主位,看着这一切,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不知在想些什么。
夜色渐深,月上中天。沈怀民放下酒碗,对周桐微微颔首。
周桐会意,站起身对还在兴头上的赵德柱道:“老赵,时候不早了,怀民兄明日还要赶路,我们也该回去了。”
赵德柱正和一个士兵掰手腕掰得脸红脖子粗,闻言赶紧松开手,摇晃着站起身,显然喝了不少。他打着响亮的酒嗝,脚步有些虚浮地走到沈怀民面前,努力想站直,却还是晃了晃。
他红着脸,喷着酒气,对着沈怀民抱拳,舌头有点打结:“大……大人!今……今天……呃……招待不周!您……您别见怪!下……下次!下次您再来桃城!咱……咱再好好喝……喝一壶!俺……俺老赵……呃……陪您喝痛快!”
沈怀民看着眼前这个憨直又带着点可爱的将军,眼中也染上笑意,他站起身,拍了拍赵德柱厚实的肩膀,声音温和:“赵将军盛情,心领了。此间甚好。告辞。”
“恭……恭送大人!恭送小周书!”赵德柱努力挺直腰板,行了个歪歪扭扭的军礼。周围的士兵们也纷纷停下喧闹,抱拳行礼。
周桐和沈怀民翻身上马。在士兵们目送下,两骑踏着清冷的月光,离开了这片依然喧腾着离别与豪情的军营,向着寂静的桃城方向缓缓而去。
身后,隐约还能听到赵德柱带着醉意的呼喊:“大人——!常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