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自个办自个(1 / 2)
老太爷是亲爹,和中堂是义父。
但,没有义父就没有亲爹!
因果关系,谁给自己第一桶金,谁让自己走上认祖归宗之路,赵安还是分的清的。
所以,哪怕亲爹再如何宠他爱他,当儿子的都得先把义父的爱好放心头。
义父他老人家最大的兴趣爱好不就是喜欢一些身外之物,包括研究这些比较稀罕的石头么。
父有所好,儿岂能不使如意?
“把侯府查抄的宝物分作三等,最好的头等,次一些的二等,再次一些的三等,都给我单独归整。”
赵安做出如上安排。
宝物这东西很笼统,古玩玉石算宝物,名人字画也算宝物,以什么标准分等?
当然是以“汇率”为标准了。
价值高于一万两的为头等,低于一万两高于五千两为二等,五千两以下的则是三等。
一帮侍卫和善扑营的兵丁肯定做不了这么专业的精分工作,因此在家中睡得正香的外城某当铺两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被紧急“请”了过来。
两位专家又惊又怕的被带了过来,还以为自个犯了啥事呢,结果一听是给靖海侯府的宝贝定等,两名专家这才惊魂稍定,尔后迅速开展相关工作,不敢有半点耽搁。
没办法,黄马褂的威压也就是赵安这个半步元婴能承受,其他人哪怕是侯爷夫人都扛不了。
为了提高侍卫跟善扑营兵丁的积极性,赵安让明安泰传话给一众侍卫,完事之后每人赏三十两,又让带队的善扑营参领给手下士兵带话,完事一人十两赏。
参与抄家的侍卫和兵丁是不敢私藏钱财的,因为结束后得跟后世工厂下班的工人一样挨个接受检查。
若发现私藏器物,轻则掉饭碗,重则是要杀头的。
一种常规防范制度,不然谁都往身上藏东西还得了?
一听有赏银,众人积极性自是“噌”的一下就上来了,不少有经验的老人带人到处敲地板,只要声音听着不对立马开挖,把个好好的侯府硬是搞成了建筑工地。
谁让往地里埋银子是达官贵人千年不变的老套路呢。
侯府厨房的一帮下人被临时解脱管制,任务是给参加抄家的侍卫和兵丁提供丰盛夜宵。
赵安虽对施琅恨之入骨,加上其灰孙子施秉仁给他找不痛快这才坑了施家满门,但不意味他就是杀人狂魔,逮到谁就要咬。
下人没必要替主人陪葬,天亮之后赵安打算将这帮下人遣散,省得当冤枉鬼。
但哪个铁了心想跟主子一块去宁古塔旅游,赵安也不介意给他提供一张单程票。
忙活了一夜,收获可谓巨大。
从几间房子地下先后挖出装有金子的坛子十三口,内有总值三千余两的黄金。又挖出银坛八十多口,计有存银四万多两。不少银锭满是窟窿眼,存放时间不会低于五十年,瞧着就渗人。
加上先前被查抄的金银实物及各家银票,“现金”就多达七十三万余两。另有侯府名下店铺六间,城外良田三千六百亩,总价值三十万两左右。
此外还有大量成匹江宁织造贡缎、精工紫檀家具、官窑瓷器、上等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
这些虽也价值不菲,但还算常见。
至于那些寻常珠宝首饰、普通皮料、各地土仪、以及笨重的硬木家具都被赵安全部登记造册,除犒赏众人的赏银外一律上交内务府,赵安一个大字都不取,将清廉能干、忠心耿耿八字可谓发挥到极致。
内心深处肯定是想跟着揩笔油的,但这是他第一次充当老太爷的白手套,干的又是抄家的活,不放表现给老太爷看怎么也不过去。
当铺请来的两位专家在一夜忙活后也给出了一个初步估算数据,就是靖海侯府的藏品市场价值四十五万两左右,已经根据赵安要求将这些藏品分作三等依次归整。
归整的头等品内有不少前朝名家字画真迹、羊脂白玉雕件、千年沉香木料什么的,随便流出一件都够普通人吃上十辈子不止。
“大人,要不要?”
宗室子弟出身的庆遥对于抄家内幕门清,因此建议从中取出几件抹掉算是赵大人的辛苦费。
赵安微笑摇头:“这些你亲自安排人装车,亲自给我送到和中堂府上。”
见赵安不肯拿,庆遥也不好什么,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