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洺水畔世民堰水,黑闼军败投突厥(2 / 2)
李世民闻讯,当即亲率轻骑驰援,欲从后方夹击。不料刘黑闼早有防备,伏兵四起,反而将李世民团团围住。
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挺槊跃马,率领数百死士如利刃般切入重围。这位万人敌的猛将左冲右突,所向披靡,硬是在密不透风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李世民与年仅二十却已显露出卓越将才的宗室新秀、略阳公李道宗趁机突围而出(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他的父亲李韶,是李渊的堂弟,在北周和隋朝均被封王)。
此时已战至深夜,月光下,君臣相视,皆是一身血污,却更坚定了决胜的信念。
经此一役,李世民早已摸清刘黑闼是强弩之末。他召来心腹将领,指着洺水上游说:"贼军粮草将尽,不日必作困兽之斗。可在上游筑坝蓄水,待其全军渡河,决堤破敌。"
数日之内,一座土坝在洺水上游悄然筑成。春水被缓缓积蓄,平静的水面下暗藏着杀机。李世民亲临堤坝,对守吏郑重嘱咐:"待我与贼交战,即刻决堤。此战关系天下安定,不可有误。"
三月廿七丁未日,黎明时分,刘黑闼果然倾巢而出。两万步骑南渡洺水,直逼唐营。战鼓震天,旌旗蔽日,这是决定河北命运的一战。
未等敌军列阵完毕,秦王李世民亲率玄甲骑兵,如旋风般直扑敌阵。铁蹄踏碎晨雾,马槊撕裂春风。刘黑闼的骑兵在玄甲军的冲击下节节败退。然而当唐军乘胜追击步兵时,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从正午到黄昏,战场化作巨大的绞肉机,可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两军在洺水南岸反复拉锯,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刘黑闼亲临前线督战,将士皆殊死搏斗。
夕阳西下时,王小胡浑身浴血地冲到刘黑闼马前:"大王!您的智慧、力气俱已用尽,该走了!"
刘黑闼环视尸横遍野的战场,长叹一声,与范愿、王小胡率二百亲兵向北遁去。
就在此时,上游传来震天动地的巨响。积蓄已久的洺水如脱缰野马奔腾而下,丈余高的浪头瞬间吞噬了整个战场。尚在苦战的汉东军将士在洪流中挣扎,哭喊声与水流声交织成一曲悲歌。
此役,刘黑闼部被斩首万余人,淹死者数千,两万大军灰飞烟灭。当月光照亮洺水时,河面上漂浮的尸骸与残破的旌旗,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战役的惨烈。
数日后,驿马将河北捷报传遍四方,刘黑闼败走突厥,秦王李世民将崤山以东全部平定。与此同时,高士廉的使团也抵达了长安。南北两路的佳音,仿佛预示着这个历经战乱的国度,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
李世民站在洺水岸边,望着缓缓退去的洪水,对身旁将领说道:"但愿这是中原最后一战。"
他的目光越过血染的战场,投向远方初现的星辰,那里,一个大一统的盛世正在曙光中孕育。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