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小石庄日常(1 / 2)
物价缓慢回落,秩序重新得到恢复。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宣和帝竟御笔亲题,赐下“善业堂”三个大字的匾额。
消息传来,许云苓倍感意外。
旨意和牌匾到的那日,柳叶巷被围得水泄不通,许云苓领着所有人在正堂内跪接圣旨。
宣旨太监宣读完毕后笑容满面,话里有话,“夫人请起,陛下说了,善业堂于国有功,于民有善,当得起这块匾,也担得起更大的责任。”
许云苓再次恭敬行礼,并让人打赏了他。
而后明黄绸布缓缓揭下,金漆御笔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匾额在众人的见证下被抬起,高高挂于正堂之上,意义非凡。
与此同时,接陛下旨意,善业堂之后还会承接一小部分的军需订单。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善业堂便不再是小打小闹,被赋予了更多更重要的意义。
人群的惊叹声此起彼伏,许云苓再次领着众人跪谢圣恩,心下也已然明了。
她问过李松青了,这事有他和宋怀山的推动。
“是宋怀山先陈情的,陛下也找了我去。”
“这次的风波能平稳落地,你的首功当之无愧,我知道你不想显于人前,便求了陛下的墨宝,想着用善业堂的由头赏你,只是……”
他当时说到这顿了顿,似乎自己也没想到,“我也没想到连这军需的单子竟也一并下来,陛下圣心之深,可见一斑!”
许云苓闻言默然,她也有些明白了,此后的善业堂,便与朝廷体面挂上了钩。
这是天恩也是枷锁,预示着日后,他们夫妻俩得更加的谨言慎行。
*
三日后,一家三口的小石庄之行才要启程,北衙派了人过来,似乎有什么急事。
夫君既临时有事,许云苓便提出带着闺女先行一步,等他忙完再来找也是一样的。
反正庄子就在郊外,李松青仔细叮嘱了一会,便去了北衙忙事。
从酉阳带回来的木薯,经过后院暖房的精心培育,已经成功发了芽点。
清明节前,天气开始回暖的时候,连同其他培育出来的优质品种幼苗,许云苓派了人一块送去了小石庄等地试种。
故这次到小石庄,许云苓在管事的陪同下,第二日特意去后山那看了看,发现长势还不错,一小块地的木薯苗基本都存活了。
管事的是第一次见这玩意儿,从下地到现在,一直按着要求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把夫人好不容易培出来的苗子给糟蹋了。
“按照您的吩咐,这薯苗隔两日才浇一次水,土面见干才补,每次半勺,从不敢多浇,就怕烂根。”
“地里的草也是一有就拔,怕碰着底下刚冒出的须根,小的都没让他们用锄头,全是用手拔的。”
许云苓蹲下身子轻轻扒拉着面前的土块,时不时还挪位置,抓起一捧土凑近查看。
土质湿润却不黏腻,芽根粗壮,抽出的新叶也很油亮翠绿,许是怕被风吹断幼苗,旁边还插了些竹子固定住,看着挺不错的。
她很满意,“做得很好,等苗子再长半月,就可以施些肥了,这些你们都有经验,到时候便看着施,只要肥量宁少勿多,宁轻勿重就行。”
而后她好像想到了什么,用鞋尖碾了碾旁边的土块,补充了一句,“过几日叫些人来先培培土,土质一定要要保持着疏松,别板结了。”
“是,小的记下了,夫人放心。”
看了木薯培育地,管事的又带着她去了其他地方查看。
玉米、红薯、枸杞、枣苗、沙棘、紫苏……一眼望过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人看着就欢喜。
还是蹲下身子,她轻轻拨开覆在地表的厚重稻草,就见底下的芋苗顶着嫩绿的芽尖往上窜,根部的竿子也壮实挺拔,丝毫不受前些日子的低温影响。
遥遥一望过去,一整块地都出了不少的好苗子。
风吹过,带来田野的清新草木气息,许云苓站在芋苗地往四周望去,只觉得浑身舒畅。
这些都是她耗费心力,找人从后院那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除了小石庄,其他庄子或多或少都种有些。
它们是苓妆的天然色素和药材来源,是冰饮铺子的酸甜基底,也是膏方酱类的核心原料,更是她为自己,为侯府撑起一片天的底气。
“打理得不错,苗子长势都很好,往后继续悉心照料着,到了秋收有了好收成,本夫人全都重重有赏!”
“是!”管事应声响亮,干劲十足。
回程的路上遇到了一些相熟的大娘嫂子们,许云苓笑眯眯地同她们打招呼,语气热络亲和,半点架子都没有。
一行人重新回到庄子时,孩童活泼的声音从院内飘了出来。
枝枝今日穿着一身粉红比甲,袖口滚了一圈的梅纹,前襟两排的小巧布扣缝得很是精致,就着那张粉雕玉琢的小胖脸,别提有多可爱了。
可再可爱的小娃娃,淘气起来也是愁人得很。
小丫头迈着两条小短腿,这会正满院地跑,春娘都追一上午了,累得她气喘吁吁的。
每次刚追上抓住人,却又被她扭着身子给逃了,小丫头别看年纪还小,一身的牛劲儿,可机灵呢。
好不容易带着几个小丫头合力把人拦住,她赶紧把这位小祖宗抱在怀里哄了一会后,继续喂食。
今儿吃的是庄子里的厨娘,特意做的薯蓣肉糜粥,薯蓣粉糯,肉糜鲜嫩香滑,粥底也熬得绵密,最是温补养人。
厨娘为讨这小主子的欢心,还特意用糕粉捏了两个可爱的兔子蒸糕,用豆沙点了睛一起送来。
可这小丫头吃了几口粥就不想吃了,在春娘怀里左扭右扭的就是不配合。
许云苓从外面回来,看到的就是闺女淘气的一幕。
这小丫头看人下菜碟的本事是越来越厉害了,侯府里除了她和李松青,就没人能治得了她,甚至有时候亲爹她都不给面子,该闹还得闹。
故意板着脸,许云苓喊了一声,“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