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官场之临海凭风 > 第398章 物是人非

第398章 物是人非(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再次回到临海,宋大为也有点儿物是人非的感觉,这几年虽然过年过节他也回来,但都是来去匆匆,这次真的调回来工作了,才感觉到临海市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挺大的。

朱建华这个人挺复杂,工于心计、手腕强硬,这几年在临海市通过不断的人事调整布局,基本上重要的岗位全部都是他的人,对临海市的掌控可以说是一言九鼎,比多年前的大书记还要强势。

不过在经济建设方面朱建华也是很有自己的思路,也很有魄力,大刀阔斧的行事风格,推动了临海市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

朱建华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就是几个重点,第一就是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扩张。

在他的推动下,临海市的基础建设这几年进步明显,市区建设了一纵三横的快速路,规划了地铁、隧道、跨海大桥等等大型工程。

这些大型基础建设投资都是由政府举债来投资建设,短期看这让市财政的压力很大。但是这些大型基础建设完成后,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包括城市布局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接下来就是朱建华第二步了。

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这是朱建华的第二步。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了,城市主干道的延伸和交通网的拓展极大的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朱建华启动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通过大拆大建让政府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财政收入。

临海市原来的主城区拥有大量的工厂企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多在市区内的企业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九十年代大规模职工下岗临海市同样也经历过阵痛。

朱建华主政临海市以后,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式更加激进,除了一部分骨干型企业,大部分企业全部都是关停并转,该卖的卖,该合并的就合并。

而且他还把市区内的全部重工业和化工类、污染类企业全部强制迁移去郊区,不去的直接关停,职工下岗分流。

通过大规模的企业搬迁、关停并转,市府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储备,这些土地的位置还都是在市区很不错的位置,至于工业用地转成商业用地对于政府来讲还是问题吗?就这样,所谓的腾笼换鸟折腾下来,让临海市的财政直接就解决了问题。

第三个就是招商引资,朱建华对于招商引资非常重视,除了政策税收等方面,朱建华还特别关注“营商环境”。有意思的是他不是关注政府部门的效率、服务意识等等方面,他关注的是服务行业的发展。

就这样在朱建华的默许和纵容之下,临海市这几年的“服务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酒吧、桑拿、夜总会、KTV洗头房,高中低档要啥有啥,星级酒店也陆陆续续开业了很多家。临海市的生意好做嘛,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日韩地区的投资全都来了。

特殊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一定是伴生着其他灰色甚至黑色产业的,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临海市的社会治安却是每况愈下。

也正是因为朱建华的独特思路,临海市的权力寻租现象也日益严重,黑白勾结、利益输送都是司空见惯的,体制内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的侵蚀着整个临海市。

2000年,临海市的GDP刚刚突破一千亿,到了04年这时候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亿,朱建华主政的四年时间,临海市的GDP总量翻了一倍多,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单从这方面来看,朱建华是一个不错的领导。

但是其他方面呢?临海市几百万市民是否也获得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呢?整个城市的未来是不是有着光明的前景呢?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一下子说清楚,包括省里和中央,对这个问题也是在观察、研判和仔细的斟酌。

凭着临海市这几年突出的“政绩”,可以说官运亨通,前途一片大好,很多人都在传闻,他很有可能再进一步,去其他省任一把手或者去部委担任领导。

可宋大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从很多方面的蛛丝马迹中感觉到了一些信号,朱建华或许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前途似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