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军工体系(2 / 2)
古人云,家里有矿,心中不慌!这些资源为准噶尔汗国的军工计划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其实,准噶尔人的先祖很早就懂得了原始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老式冶炼法。
随着俄国人索洛金、瑞典人列纳特的被俘,为准噶尔军工业的腾飞带来了契机,欧洲人被俘后随即效力于准噶尔汗国,积极帮助准噶尔汗国改进技艺,让准噶尔汗国的冶矿业乃至整个军工业水平都获得了质的飞跃。
资源开采冶炼的目的自然要把它变成武器,准噶尔汗国的武器铸造业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很早即可铸造刀、矛、箭、盾、盔甲等传统武器,在被俘的欧洲人的帮助下开始自生产火枪、火炮。
据沙俄战俘索洛金描述,他“制成并交给噶尔丹策零使用的武器有四磅炮十五尊,小炮五尊和十磅臼炮二十尊。”准噶尔人制造的炮有铁质、铜质两种,根据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大小不一,有的可驾于驼背施放,有的可置于木架上射击。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军在伊塞克湖畔掘出准噶尔军队埋藏的自制大铜炮四座、冲天炮筒八个,大小炮弹万余发,这都表明准噶尔部的武器铸造业已初具规模。
在准噶尔军对清、对哈萨克、对东蒙古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每每都会出现火枪、火炮的身影,而且部队火器配备率奇高,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准噶尔汗国的武器制造技艺已达到了满足实战的水准,规模甚至已可支撑长期、大规模作战需要。
准噶尔民众为满足自身需要也运营一些传统手工业,所生产的主要为生活用品。如制革、制衣、制毡、金属加工、酿酒等。
在发展手工业方面,准噶尔也不会让欧洲俘虏闲着。
准噶尔人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制作呢绒的技术,准噶尔人还从维吾尔人处学会了纺织布匹的技术,这些技术的传入,对提升准噶尔汗国的手工业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制革、制衣等手工业的发展也为军工业提供了必要的辅助和支撑。
以冶矿业、武器铸造业为核心,辅以传统的制革、制衣业,准噶尔人在草原上建立了一整套军工体系,这套军工体系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确保准噶尔人能够建立汗国、西定中亚、北阻沙俄、东拒满清、雄霸天山南北。以康熙、雍正那所谓的雄才大略,在付出十余万清军将士伤亡的代价,亦奈何不得准噶尔汗国。
在清定看来,上杉家若想支撑长期、大规模的战事,就必须要尽快提升火器装备率,并建立起一整套军工体系。不然的话,一旦葡萄牙人以及天主教会加大对大友家的扶持,以眼下的龙造寺家、岛津家、长宗我部家、伊予西园寺家、伊予宇都宫家、大野家等上杉家旗下的西国大名是很难对其进行牵制的。
加上伊予宇都宫家、大野家等四国境内的大名新附不久,一旦上杉家之后在西国的战事遭遇挫折,这些大名将极有可能发生动摇。
清定可是将前秦于淝水之战的惨败作为前车之鉴,他在播磨一国静谧后就打算见好就收,先让上杉家将新兼并的播磨、丹波、摄津、和泉、山城、大和、河内等国的统治稳如磐石,而后再慢慢收拾尚未降服三好家、六角家、仁木家、备前守护代浦上家、毛利家、大友家等敌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