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伤愈归队赴新程(1 / 2)
伤愈归队赴新程
鲜的盛夏,连风都带着一股灼人的燥热。
野战医院院子里那几棵侥幸存活的歪脖子树上,知了扯着嗓子没完没了地叫着,搅得人心头发慌。
古之月坐在树荫下一个小马扎上,膝盖上摊着那张他一直没舍得用的、印着红格的信纸,手里捏着一支铅笔头,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给石胜利小朋友的回信,憋了他一个多月,直到今天要出院了,才终于下了决心。
他民国24年的初中文化,一生大部分时间接触最多的都是军事术语,多靠画图或者用暗号代替,倒是跟那小朋友来信的风格有几分“神似”。
他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苏北话在肚子里打着草稿,然后一笔一划,极其缓慢而用力地写在纸上:
“石胜利小朋友:
你好!你的信,叔叔收到了。
糖,很甜,毛巾,好用。
谢谢你。”
写到这里,他停了一下,抬头看了看院子里那些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走动的伤员,
还有远处天空中偶尔掠过的、如同苍蝇黑点般的敌机影子。
他低下头,继续写:
“打仗是大人的事情。
我们在这里打美国鬼子,就是希望你们以后,不用再打仗,能安安生生上学,种地,过日子。”
写着写着,古之月的眼眶有些湿润。
他想起自己牺牲的儿子古乐凌,要是乐凌还在,也该像石胜利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
他擦了擦眼睛,继续写道:
“俺现在还在医院养伤,很快就能回到部队,继续运送物资,支援前线。
等打败了美国鬼子,俺一定给你寄一张俺在朝鲜的照片,让你看看俺们志愿军战士的样子。
你要好好吃饭,好好长大,俺们在朝鲜等着你的好消息。”
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带着一种质朴的郑重。
“你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长大了,建设咱们的国家。”
最后,他想了想,又加了一句:
“此致,敬礼!
志愿军叔叔,古之月。”
写完,他长长舒了口气,像是完成了一件比开车闯封锁线还艰难的任务。
他把信纸仔细折好,塞进信封,又拿出那块舍不得吃完、已经有些融化黏在一起的水果糖,小心翼翼地用原来那张蜡纸包好,也塞了进去。
刚用浆糊封好信封,一个小护士就拿着他的出院报告走了过来。
“古老哥,手续办妥了,你可以归队了。”
小护士声音轻柔,脸上带着笑。
古之月接过报告,道了声谢,心里却莫名想起了上次那个凶巴巴、叉着腰训他、最后又哭得梨花带雨的小王护士。
不知道那丫头现在怎么样了……
他甩甩头,把这些杂念抛开。
背上早已打好的、依旧简陋的行囊,将那封寄托着希望和嘱托的信交给医院的通信员,
然后大步走出了这个待了又一个多月的、充满药味却也让他捡回条命的地方。
一辆往前方运送弹药的顺路卡车,将他捎上了。
车子依旧是颠簸的嘎斯51,路况依旧糟糕,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和焦糊味也依旧熟悉。
古之月靠在车厢板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满目疮痍的山河,心中竟有了一丝近乡情怯般的激动。
然而,这份激动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