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舌战群儒(2 / 2)
在场的官员,冲锋陷阵打爆敌手的不知道有多少,你有什么可豪横的?我本人就有三次带队陷阵直斩敌酋的记录,我骄傲了吗?我有公开宣扬吗?没有,我从来没有!”
罗钦顺借杨植的脸冷笑一下道:“哼!先登与陷阵截然不同!你们都是身边二十名亲军保护着冲锋,先登哪有这种条件?
你们有去过大同城的,有去过宣化城的,应该知道立先登之功是最难的,所谓的护军起不到任何作用,一切全靠个人对大明的赤胆忠心,直面生死的勇气和千锤百炼的武力!
站在数丈高的大同城墙下,乱军箭如雨下,铳子横飞,滚木擂石无穷无尽地落下,只听到身边的将士愤怒的喊声和受伤时的呻吟!
怀着出不入兮往不返之决心,提三尺秋水雁翎刀,奋不顾身攀上云梯,前面的士兵、左右两边的士兵被射成刺猬一样,惨叫着纷纷坠落下来,像树上摇落的果实,那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今天几个所谓精英人士的阴险的论调,尤使人觉得悲哀!
对先登之功不以为然者,下次就让他第一个去爬云梯!”
翰林院早有传言说不要跟杨植辩论,你说他一句,他顶你十句,句句戳你肺管子。今天算是见识了。
东朝房里冷下来,只有蹲墙角听记的锦衣卫刷刷刷记录的声音。
八月丙寅日,上一科进士张璁与桂萼连同席书在左顺门前与朝臣大辩经,只张璁一人舌灿莲花,辩才无碍,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张璁把嘉靖和父母亲的身份安排得明明白白,最后全体朝臣不得不认栽,在张璁执笔的数千言廷议奏疏上集体署名,承认张璁的观点“一遵祖训,允合圣经,追复三代数千年来未明之典礼,尽洗汉宋悖经违礼之陋习”。
今天杨植不遑多让!
嘉靖强势、张璁专横、杨植霸道,老臣们这一辈子没想到大明朝廷至嘉靖画风突变!
可一可二不可三,一定要把杨植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一名南京调来的御史站出来喝道:“杨树人!你出道之日无下限跪舔太监,为之敛财跑前跑后,别以为我们不知道!如此没有气节之人,怎可委以重任!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我认为朝廷尚需对你考察,才能放心使用!”
御史有风闻奏事权,其职责就是挑毛病,这话说出来,在场众人精神为之一振:从来就是人身攻击最刺激!
那杨植好似早有准备,面不改色坦然说道:“要忠于圣上,首先要忠于上官;要忠于朝廷,首先要忠于职守!
难道那些被吏部分配去东厂、锦衣卫的举人进士,应该不听上官指挥,事事与上官做对吗?
树人不才,呕心沥血为皇明龙兴之地凤阳寻找奔小康致富之路,何错之有?
在场诸前辈,有不少是几年前从南京调来的!当年见南京守备太监刘琅莫不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只有杨树人一眼洞悉其奸,把南京人民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使南京的诸位大人君子不曾有附逆的机会!
是不是你怀恨在心,日夜思念宸逆琅逆?今天终于找到由头,跳将出来为宸逆琅逆报仇?”
正德到南京后抓了不少南北两京官员下狱,他死后,杨廷和给其中大部分官员平反昭雪,官复原职,那名御史就是其中之一。
在场官员有人恍恍惚惚觉得杨植的话术非常像自己家里的母老虎,听说杨植的一个妻子是川渝暴龙?
没有人敢再挑刺了,大家知道杨植跟户部尚书孙交打得火热,便一起向大司农看过去。
孙交咳嗽一下道:“杨树人,实话实说,想升级是不可能的,五年内不可能的!
大明到今天已经成熟了!你不要拿秦汉唐明的幼年期来相提并论!”
冷冰冰的话使东朝房沉静下来。杨植四十五度角仰望屋顶,一滴泪水从眼角缓缓流下。
“我错了,我不应该轻信朝廷的大人君子!
想当年前吉安知府伍文定擒获贼酋朱宸濠,被嫉贤妒能的官员打小报告而遭下狱拷打!
我早应该料到我有今日的窘迫,立下先登之功却被指责先登很容易,先登之人品行不端!
我错了,我不应该轻信朝廷的大人君子!”
大宗伯席书于心不忍,喝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们斟酌一下合理性,可行性!在场都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官员,一言一行乃万民表率,莫要作儿女态!”
“好!”杨植擦擦眼泪。“我想把礼部的主客司、太常寺的四夷馆、鸿胪寺的司宾署调整到一起,单独成立一个理藩院,由我提督,定为从四品!”
礼部的主客司为五品,鸿胪寺的司宾署为九品,两部门都是跟外藩打交道的。
谁愿意跟一身狐臭的夷狄打交道?这都是没人愿沾的部门。
那四夷馆早年是翰林院的一个附属机构,从事汉夷文字翻译工作,但没有任何一个翰林愿意管这事,于是甩给了管祭祀的太常寺,搞得不伦不类的。
这个四夷馆,更是连品级都没有!
在场很多人知道杨植出道时去过一次洋山岛、双屿岛后,便对朝鲜、琉球、日本、南洋有极大的兴趣。
去年杨植还在殿试策论中说什么安南有两大平原,作物一年三熟;老挝有矿可使作物饱满。给嘉靖献计曰北守南攻,开拓海外;最近又拉了岳丈搞寒带水稻,扬言把水稻、大豆种到黑龙江去。
杨植心心念念,今天来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