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54章 此明朱家事也

第154章 此明朱家事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再看主人公衔玉而生,口中一个玉,按唐时的行书简化字,口中有玉即是“国”字!

那玉上的八个字,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相对应,分明隐喻传国玉玺!

至于“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除了说的是自己,还能说谁?

宝玉被恶仆迫害追杀,正遇真武大帝托梦指点,世人皆知真武大帝就是皇明太宗!

这小说竟然是写明朱家事!

小说中恶管家骂人时说“先人板板”,其影射不问可知。

那三剑侠来自雁荡派、庐山派、南海派,简直就是呼之欲出!

虽然是民间俗透的才子高中状元娶公主任八府巡按报仇雪恨的故事,但哪个读者不喜欢看这种爽文?

嘉靖把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安唤来,让他去查一下此书来历、影响。

数日后骆安来报:“此书在十二月中旬出现在市面,因题材新颖情节曲折富于传奇性大受读者欢迎。面世不久就是新年假期,南北两京及运河沿岸、江南道等城市都有印刷出版,销售非常多。”

骆安看看嘉靖的神色,低声道:“现在大家都猜曹宝玉是写陛下,大管家是写杨首辅,还有人分析小说里的配角是朝廷中谁谁谁,假期里官民走亲访友时坐在一起闲聊此书已成为时尚。

北京已有说书人在茶馆说《宝玉传》。北直还有剧社把此书改编成戏本,三剑客勇救曹宝玉那段打戏,特别受欢迎;其次是中状元任八府巡按审恶仆那段。这是戏本子。”

嘉靖喔一声,接过戏本子翻了翻,市井文人的二创不外乎淡化了复杂的礼法探讨,简单直接地讲述一个好人有好人报,虽历经磨难,但正义最终得到申张的大团圆故事。他们把戏剧性冲突的重点放在人物的遭遇上,突出了曹宝玉的风流倜傥,死里逃生的惊险,母子重逢的喜悦。

这也是人之常情,嘉靖神色平常又问:“南北两京官员有什么反应?”

“以正面反应为多,有不少似有悔悟。”

“查出来小说是谁写的吗?”

“小说最早是北京城宝文堂书局印刷出版的,据他们说稿子是武定侯府的人送来的。”

嘉靖挥挥手让骆安退下,又拿起小说细细读起来。

书里夹杂着关中方言,用语通俗易懂,里面人物官职同时有唐朝行军大总管、宋朝转运使、明朝锦衣卫并存,似乎是学问不大的市井文人所着,但嘉靖还是在书里一些描写景物及人物的诗词中发现了端倪:有的诗词水平非常高,用典很隐晦。

特别是考进士中状元那一章,写皇帝阅卷、点状元的流程,绝对不是举人秀才童生一类的人能写出来的,哪怕是进士也不知道,因为进士那天只是在奉天殿外等候。

至少是翰林院学士或内阁大学士,有资格在皇上点状元时侍奉在华盖殿的人才知道!

而且此书的写作风格并不统一,从前后习惯用语、章回节奏来看,作者应是三个不同的人,没有经过统一的修改批删。

假期过后又是逢二经筵日,今天是杨一清讲三边形势,他没有像毛纪那样旁征博引,从秦汉唐宋讲到大明,而是实实在在地讲大明西北各卫的兵力配置,周边藩属的势力大小矛盾冲突。

嘉靖不露声色地扫瞄一圈台阶下的御前大臣,但看不出他们的心思。

经筵结束后,嘉靖留下郭勋单独奏对:“《大义觉迷录》,是你写的么?”

郭勋连忙否认道:“陛下,实不相瞒,此书是微臣出稿的。但陛下知道,我哪有这么高的水平?我家里养的清客帮闲文人写的《明英烈》,陛下也看过,哪有《大义觉迷录》这么好?只有三鼎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才能写出这么好的小说!”

嘉靖沉思一下,便挥手让郭勋告退。

几日后,因经筵上展书官不足,嘉靖下旨升舒芬、姚涞为六品侍读;升徐阶为修撰。

内阁下诏并吏部正式行文入档,姚涞以六品侍读兼领理藩院主客司郎中并四夷馆提举。

翰林院收到诏书后,罗钦顺在办公室里看着《大义觉迷录》心神不宁。

一切都联系起来了!

不肖弟子说要写有水井处皆有人读的书,还向自己打听皇帝在华盖殿点状元的情景,原来就是为了这个!

罗老师从来没有想过杨植有这么大的胆子敢组织姚涞、徐阶写这种货色!这要传出去就是身败名裂!

幸好大家都以为是武定侯授意门客写的!

罗钦顺长叹一声道:“利用小说保皇,是一大发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