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兰州老登(2 / 2)
杨植哼一声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做事无须对任何人解释,你身为我的下属,对于上官的命令,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姚涞疑惑问道:“那你要我执行什么?”
杨植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命令道:“本掌院学士这里有一本经书,唤作圣经,你拿回去好好看看,给我编出一本传!”
华夏的经书都有传、注、疏,即对经书的解释、考证、辩析。姚涞自小不知道读过多少此类着作。他接过书一看,书名口气很大,写着《圣经》。
圣经这个词在士大夫嘴里是四书五经的统称。姚涞翻了翻,失声叫道:“这书哪里是什么造物主的代言,简直就是失心疯的呓语,还不如白莲教经书能自圆其说呢!你叫我怎么给它做注解?”
杨植冷哼一声道:“你对信教的人一无所知,不要以己度人!随便你怎么给它写传,越天马行空越不合常理越前后矛盾,他们越信!你不要绞尽脑汁,想怎么胡说八道就怎么写!
限你三天内写好,到城里找个书局印刷出来!不然京察之日,我给你考评打中下!莫谓我言之不预也!”
姚涞骂一句娘希匹回公馆去了。杨植继续在兰州城里寻找灵感,却见两名武官迎面而来,为首之人口中道:“相请不如偶遇!杨先登学士,下官有礼了!”
杨植见来人正是杭雄,不敢怠慢,一拱手道:“都督抬爱了,在下承受不请!杭先登都督,请问这位将军是?”
杭雄是绥德卫的军官世家,祖传总旗。他十六岁承袭总旗后,在鞑子身上刷了很多人头,而且屡次立下先登首功,从总旗一直升到平虏大将军兼右军府都督。
杭雄把身边的将官拉过来介绍道:“我来介绍一下,此乃凉州副总兵周尚文也。周将军,这位是侍讲学士兼提督理藩院,杨植杨树人也!”
那周尚文年过半百,目光如鹰。他也是陕西将门世家,十六岁承袭指挥同知,因功升到都指挥同知,现在的差遣是凉州副总兵。
周尚文笑容可掬主动一拱手道:“学士是先登,都督也先登,借问两老登,可否携吾登?”
这首诗是典型的老干部体,杨植吃惊道:“周老将军果然有文采!此诗信口拈来,很有汉晋吾汝歌之风!”
三人一见如故,当即到兰州的太白酒楼要了一间雅座,边吃边聊。
杨植见两位武夫席间拘束,手足无措,便开口道:“两位老将名震西北,恐怕不是偶遇在下,敢问有何赐教?”
杭雄身份较高,回道:“金大司马临行之前,对在下谆谆教导,说杨掌院学士有莫名气运,总能出现在能立功的地方,是史书中程咬金、牛皋之类的福将!所以,我们两人今天在馆驿商量了一下,决定来找杨掌院,任凭学士驱使!”
马屁拍得很生硬,那兵部尚书金献民怎么会拿评书来夸奖翰林院侍讲学士!
杨植很大度地不与粗人一般见识,勉强收下恭维,嘬着牙花道:“这事不好办呀!现在谁知道套虏会不会南下?两位都是陕北生陕北长,平生功业都在大西北,你们的判断呢?”
杭雄任京官有些年头,对当前陕北局势不是很熟悉,便推一下周尚文:“老周,你来说说!”
只听周尚文道:“以在下判断,吉囊可能在秋天草长马肥时才会南下!这次恐怕杨老相公和杨掌院学士要无功而返了!”
杨植皱着眉回想一下:周尚文是对的!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假设吉囊春荒南下,他最有可能怎么进军?”
周尚文蘸了点酒水,在桌上画出陕甘宁的防线,指着图形道:“如果我是套虏,今年不会打陕北的!去年春季吉囊打过一次,损失惨重,差点被合围关内,今年延绥镇肯定多加防备!
鞑子没有争城夺地之心,想的是能抢则抢,抢一把就跑,而且一定要能跑得了!所以以在下判断,套虏首选是从西套沿贺兰山南下攻击宁夏中卫;其次是穿越古浪卫,来到海西!
海西、甘南这一带的草原盐池,条件远胜东套西套,那里的土蕃部落半耕半牧,一向不能打,与明军相处较融洽。所以不排除套虏出其不意,南下海西抢土蕃去!”
那古浪正是凉州的辖区,杨植盯着地图,高深莫测地沉吟不语。
“两位老登!在下没有什么想法,愿为附骥之蝇,挣得些许微功。”
“周老将军,老登这个词不好听,你还是不要再说了!”
次日,杨一清召集甘肃镇的游击以上将领点名,甘肃巡抚陈九畴、提督理藩院兼兵部郎中杨植列席参加,坐在杨一清的帅案两边给杨一清充场面。
“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老夫来总制三边,不是教你们龟守的,而是来带你们打仗的!
两个方向:一是西出瓜州打回贼,彻底打服吐鲁番,消灭其有生力量;二是甘、宁联手,分别沿亦不剌山和贺兰山东西对进,对西套鞑虏关门打狗!
诸位!两个方向只能选一个,你们评估下,打哪边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