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67章 拉良家下水

第167章 拉良家下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杨植回道:“姚侍郎任两广总督军务,征调张二南下,打前站去了。”

夏言盯着三个人看了半天,没有再问。拿着军官名册道:“烦请郭十二团营提督带路,我要一个一个军营清点。”

几天清点之后,京营的现状被夏言查了个底朝天:吃空饷的军官几百名,能打的士兵被御马监太监、郭勋等高层收了做家丁;次一等的平时务农做生意,点卯时才来军营七天一练;再次一等的去城里给官员、司礼监御马监大太监们当仆役。

夏言冷笑着对阎洪和郭勋说:“圣上把拱卫京师的精锐交给你们,就是这个样子?

郭侯爷,你们京营的参将被派到大同任总兵,什么表现,心中没数么?阎老公,你带腾骧四卫不过如此,还想亲自考核腾骧四卫的军官?”

阎、郭两人没想到夏言直抒胸臆不留情面,阎洪身为御马监大太监,可以跟兵部、内阁抗衡,听到夏言的数落,一时说不出话来。惟有郭勋抗辩道:“夏给事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夫接手京营时,京营比现状更为不堪!否则大行武宗皇帝召边军进京做甚?

老夫上任以来殚精竭思重整军备,从原来的十几天一练改成七日一练,未来将恢复五日一练!京营正在好转,是有目共睹的!”

夏言冷冷看着郭勋道:“圣上将京营交给你都三年了,你搞成这样,难辞其咎!侯爷还是多花点心思在练兵上,少插手朝臣的升降。”

看看脸涨得通红的两人,夏言最后道:“我自会秉笔直书,你们等着听参吧!”

说罢夏言甩手而去。回城路上,郭勋抱怨杨植道:“大侄子,你们都是进士,刚才你也不说和说和。”

“夏桂洲这个人就是这样,谁都不放在眼里。他人不错,但伯父你今后要小心。”

回到城里已经晚上,杨植拿了一张草稿纸去罗钦顺家里登门拜访,进屋就对罗老师说:“老师,弟子今日送你一场大富贵。”

罗钦顺怒道:“从你考上秀才起就跟我说富贵,你知道我这几年怎么过的吗?书也读不进去,学术论文也写不出来!”

杨植吃惊道:“老师,怎会如此?你平时教育弟子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大学术,要把平生所学藏诸名山传于后世!怎么现在不做学问了?”

罗老师冷哼一声道:“你平时教育为师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为师深思之后,认为你说的有道理!我们确实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

正德末年老夫当过一年多的吏部尚书,这段经历使为师对于气学的领悟更进一步!”

杨植欣慰地说:“所以弟子往往是对的!老师想在气学上再进一步,不妨把这个抄一下,明天递给通政司!”

罗钦顺戴上老花镜接过草稿纸看,见是一封奏疏,奏疏的名字很大:《为大议礼谏皇帝疏》。

卧草!不肖弟子居然想跟老夫同归于尽!你想上吊我给你麻绳,你想喝药我给你递瓶,不要连累我!

罗老师定定神,看草稿内容。里面说方献夫去年编成的《大礼奏议》因为时间仓促,编得不够完善,只是简单地把议礼奏疏集结一下,中外臣民看后还是不能明辨是非。

大议礼纠正了前汉前宋及历朝历代错误认知,为后世树立了典范,足以载入史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希望圣上认真对待!

因此,我建议以礼部尚书席书为总裁官,在《大礼奏议》这本书的基础上,编一部《大礼集议》!

这本书应按断代编年史的体例编撰,从大行武宗皇帝宾天发出遗诏开始说起,直到今日尘埃落定。每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正反各方有什么议论,都要在《集议》中说清楚,让大家一看就懂。这样才是对天下负责,对后世子孙负责!

圣上你自己都不看重议礼的意义,又怎么能让臣民知道你的苦心?圣上不注重教化民众,天下的风俗怎么能变得淳朴?

这奏疏言辞犀利,勇敢地指出嘉靖的错误,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足以让嘉靖看后汗流浃背,深刻反省!

罗钦顺看后汗流浃背,深刻反省:前世不修功德,今生收了这个弟子!又看过一遍,小声问道:“可以这样做吗?”

“当然可以!”杨植拿过砚台递过笔墨。“没有人比我更懂圣上,也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朝中大臣!老师今晚辛苦一下吧!”

次日奏疏送到文华殿,嘉靖果然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批复时反省了自己最近醉心于事务性工作,忘记路线才是政治的灵魂。并把罗钦顺比成不怕得罪唐太宗的魏征,下令让席书、罗钦顺分别担任《大礼集议》的总裁和副总裁,年底前编成。

顺理成章地,杨植、舒芬、姚涞、徐阶和几名江西籍翰林都加入了写作组。

奏疏都是现成的,杨植负责写三百字的题纲,舒芬、姚涞负责把杨植写的题纲扩充至五万字并找齐相关的诏书、奏疏,请假回来的徐阶等翰林负责把以上所有抄一遍。

嘉靖今年乘胜追击,不但成功地把父亲的称号从兴献皇帝改成献皇帝,还为献皇帝在太庙建了一个单独的祭室。嘉靖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作为年度收尾的献礼工程,席书与罗钦顺在经筵时送上了《大礼集议》的成品。

经筵后罗钦顺忐忑问杨植道:“我们是不是火中取栗?”

原时空中,明年席书因目不能视,谢绝了加武英殿大学士入阁的提拔,并向嘉靖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但嘉靖没有同意。

杨植回道:“老师你想多了!我们是理中客记录大议礼的历史,到哪里都说得过去的!”

罗钦顺点点头:“这事揭过去,朝臣也可以松口气!今后再也没有议礼,又是君君臣臣如鱼得水的场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只是湿湿水,血雨腥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老师你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了!”

罗钦顺目瞪口呆,感觉自己上了贼船。

“老师不用担心,只要有弟子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