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85章 恶趣味

第185章 恶趣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嘉靖五年冬十月九日,李福达案第一次圆审。经整理后,九卿签字的审讯记录、合议记录于十月底被送到文华殿。

嘉靖看了奏疏后大怒,在批复中直斥有些官员“朋谋捏诬,泛言奏饰”,令主审官“戴罪办事,待再问明白,一总发落”。

因为第一次圆审,证人的证词又牵出了一些新的证人,这些新证人被锦衣卫从山西带到北京。嘉靖六年一月底,承天门下,李福达案进行了第二次圆审。

第二次圆审更为紧张严肃,司礼监一名太监手捧敕书走出承天门,对主审九卿、监审锦衣卫骆安、陪审六科宣读敕书。众人接旨后,司礼监太监将敕书供奉在一张朝东的案台上,宣布圆审开始。

犯人、证人一个个被带到承天门下,先对着代表上天的圣旨跪拜,再进入审判官围成的圆圈内,接受大明最高层官员的质问。

在高大的承天门人李俊李二李三矢口否认曾说过李福达是他们的叔叔,并表示不认识张寅。只有首告人薛良尽管被问得前言不搭后语,但依然坚持指控张寅就是李福达。

到了这个时候,任谁都明白李福达案的荒谬之处。第二次圆审合议会上,九卿、六科大部分认为张寅案的证据严重不足,薛良系挟私诬陷。

山西巡按马录收到京城官员的加急传书,立刻上疏承认失职,请求致仕。

对于第二次圆审的结果,嘉靖早有心理准备。他在去年看过第一次圆审纪要,即下令征召方献夫、霍韬返京。

元旦前方献夫、霍韬收到诏令,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方献夫赴京,霍韬则继续以居乡读书的名义辞谢征召,留在南海县处理两家田产事宜。

方献夫三月份来到北京,立刻接到一个大活:以侍读学士兼少詹事署掌大理寺印。

与此同时,翰林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张璁署掌都察院大印,翰林学士兼礼部右侍郎桂萼署掌刑部大印。原三法司最高长官颜颐寿、聂贤、汤沐三人被逮入诏狱。

按朝臣排位,刑部尚书位列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前,这个职位应该由议礼第一人张璁担任的。但桂萼自告奋勇,张璁谦虚让贤,嘉靖知人善任,使桂萼有生以来,唯一一次排在张璁前面。

马录递上致仕报告后,按规矩老老实实闭门不出,等待朝廷后续处理。

此刻的太原,正在倒春寒。北方往往这样,春天很短,最后一场春寒后就迎来了夏天的暴热。

老仆端着一碗羊肉汤面敲开马录的房间:“少爷,你两天没进水米了!官场沉浮乃是常事,老太爷也曾三起三落呢!不值得茶饭不思!

大不了少年回河南老家息影泉林将养身体,几年后让同乡同门推举起复就是了!”

马录心中稍慰,接过碗大口大口吃起来,吃罢对老仆说:“刘叔,你侍奉我马家两代官宦,也是深知官场!你说,贾阁老能不能保住我?”

老仆收拾碗筷,笑着说:“只要做事就会出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贾阁老当了那么多年的官,哪里会不懂这个道理!

那张寅一个乡下土财主,又没有被凌迟,并不是无法挽回,把他放回家就是了!小的觉得这算不上什么事!

少爷两榜进士出身,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的精英!朝廷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啊,哪能就这么轻易被处罚了!以后谁敢当官,谁敢做事?

贾阁老是少爷的座师兼同乡,只要在票拟上写‘罚俸半年’就没事了!”

马录哈哈笑着说:“有道理!有道理!我要养精蓄锐,跟奸臣贼子斗争到底,决不妥协!

刘叔,你去街上叫一碗平遥牛肉,让店家多放几瓣大蒜!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今天少爷胃口大好,要把这两日的亏空补回来!”

老仆拍一巴掌道:“好,好!小的这就去,小的马上去!”说着收拾桌子端着碗筷带上门走了。

闲来无事,马录从身后取出一本《大学》翻看,正看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房门被人一把推开。

“刘叔,这么快就回来了?”

“马录,我们是锦衣卫,圣上有旨,逮你去北京问话!”为首的千户把驾贴一亮:“跟我们走一趟吧!”

马录惊愕地站起身来,浑身发抖。缇骑迫害忠良恶名昭着,在他们手里讨不到什么好,多说无益。

“这位将军,请稍待一日!在下将印信、公事移交给山西按察使后便随你们进京!”

“不用了!山西按察使也被逮了!”

“那山西巡抚、布政使呢?”

千户笑了起来:“你还怕路上没伴?放心吧,一个都不能少!”

马录、江潮等人被塞上一辆大马车,快马加鞭赶往北京。几人在车上默然无语,事已至此,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四人齐齐整整被押入诏狱,镇抚使恶趣味地看了看他们道:“小时候我总以为监狱是关犯人的地方,长大后才知道,敢情诏狱里关的全是官老爷!”

说罢一挥手:“既然张寅父子四人的牢房腾出来了,把这四人关进去!”

马录等在诏狱里休息了三日,期间同门同乡同年并无一人来探望,四人这才觉得前景不妙,议论之下没有结果,只得惴惴不安向司命主祈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