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为民请命(1 / 2)
“哦?”
景运帝指尖轻轻敲击着御案,强压怒火道:“争生机?你还真会挑时候,倒是说来听听”
陈牧听出了皇帝陛下的不悦,心里也有些打鼓,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启禀陛下。臣此去山东并未走运河,而是沿着陆路而行,示以对沿途各州县的的再行都是亲眼所见!”
“自去岁至今,山东滴雨未下,如今已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麦稻更非止绝收,乃是地裂三尺,草木成灰!此非寻常旱魃,几近《史记》所载‘河竭而商亡’之象!依《大明会典》之户部勘灾之法核之,山东当为‘十分灾’,河南、北直隶不过五六分耳。以十分之灾,若受五六分之赈,此非赈济,实为扬汤止沸,恐火势愈炽!”
陈牧略微一顿,脑海飞速转动,将原本准备好的舆论说辞,改为直接面陈,其中之难,绝不是普通人能反应过来的。
“此其一,灾情之异也。其二,山东非他省,乃孔孟桑梓之邦,文明礼义之所!曲阜孔林,邹县孟庙,皆在彼处。万千饥民,若在求生无门下,毁及圣贤林庙……陛下,我等君臣,将有何颜面见先师于地下?有何颜面标榜‘以孝治天下’、‘以仁政泽被苍生’?此非一草一木之损,乃是动摇天下士人之心,掘我大明立国之基啊!”
“其三,在于地利之要。陛下明鉴,山东乃南北咽喉,漕运命脉所系!每日万千漕船,载江南之粟米,经运河以哺京师。若山东因饥生乱,流民百万阻塞河道,甚至据闸为寇——陛下,届时江南米粟如何北上?边疆将士之粮饷,京中百万生灵,将何以继?”
陈牧叩首再拜:“陛下,若不能安定安东,元末红巾军之祸,就在眼前......”
一旁的吴锦看皇帝面色有些不对,趁机出言打断:“陈牧住口!赈灾之事,陛下与内阁诸辅臣自有裁决,你休要再次危言耸听!”
景运帝敲击桌面的手指猛然停了下来,狠狠瞪了吴锦一眼,后者立刻噤声。
陈牧感知到御座上的细微变化,心知火候已到,立刻再次重重叩首,抬起头时,眼眶竟是微红:“臣……臣离山东时,山东已有饥民以观音土充饥,乃至……陛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今山东之本,已如风中残烛!臣恳请陛下,念在山东战略之重,念在孔孟道统之系,念在百万生民乃陛下之子民,特旨恩赈,解百姓之倒悬,安大明之江山”
陈牧说完,伏地不起,整个御书房只剩下他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景运帝看着这个为民生慷慨陈词的陈牧,眼中仿佛有无数种意味交杂,混合,最终化为一缕淡淡的笑意、
“陈牧”
“臣在”
“按你与山东官员原本计划,不是要联合山东籍官员上书朝廷么?”
陈牧咽了口唾沫,头顶天雷滚滚。
夭寿呀,厂卫还能不能给官儿们点私密空间!
“不敢欺瞒陛下,原本的确如此。可臣即将赴任南京,在京山东籍官员臣又不熟,实不敢将此大事,托与他人。”
景运帝起身,来到他面前,好整以暇的扫了几眼:“原来是这样,可山东百姓是朕的子民不假,山西、河南、北直隶等百姓,也是朕的子民!别人不放心,为何你觉得自己替山东请命,朕就会照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