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突如其来的意外(2 / 2)
“殿下可知‘君子不器'作何解?”少傅问道。
唐昭略一思索,奶声奶气却条理清晰地回答:“夫子之意,是说君子不该像器物般只有单一用途。
为君者更要通晓经义、明辨是非、知人善任。”
少傅捋须含笑:“殿下聪慧。那殿下以为,如何才能不做器?”
这时,皇帝和思宁悄然来到殿外,驻足聆听。
只见唐昭认真地说:“要多读书,多请教太傅这样的贤臣,还要……要多观察民生疾苦。
前日父皇和母后带我去洛安郊外,见到农人耕作,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皇帝唐治在门外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
课后,他走进书房,唐昭立即起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昭儿免礼。”
“方才父皇听见你的对答,很是欣慰。”
“不过,父皇还要考考你。”
说话间,挥手命人摊开一幅大唐疆域图,“若你是父皇,现在江南水患,河北旱灾,该如何处置?”
唐昭盯着地图看了许久,小脸绷得紧紧的。
“江南要治水,河北要赈灾……可是,国库的钱粮有限……”
琢磨了下,小太子抬起头,目光坚定。
“应该先保住百姓性命,开仓放粮。
同时选派得力官员前往两地,江南修筑堤坝,河北挖掘水井。”
皇帝唐治赞赏地摸摸他的头:“昭儿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好了。
不过还要考虑得更周全些,比如如何调度漕运,如何防止官员贪墨,如何安抚流民……”
皇帝耐心地一点一点引导,将复杂的政务拆解成太子能够理解的内容。
这样的教导日日不辍,唐昭的进步也是肉眼可见。
这事,发生在此次唐治严重风疾发作之前。
转眼,唐治的风疾病情稍有好转,一连缺了十天,也就是三次早朝的唐治,强撑着上朝议事。
议题正是关于江南漕运的继续改革。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漕运历年损耗巨大,臣建议增设漕运使,专司督办。”
这时,一个出乎意料的声音响起:“父皇,儿臣以为不妥。”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坐在皇帝下首旁听的太子唐昭。
小太子自六岁搬入东宫居住后,每次上朝,陛下都会让小殿下旁观。
此刻他才六岁,但声音清脆响亮,毫不怯场。
唐治有些惊讶,却还是温和地道:“昭儿有何见解?”
唐昭站起身,像模像样地行了个礼:“儿臣以为,增设官职固然能加强管理,但也会增加开支。
不如在现有官员中择选能臣,明确权责,严格考核。同时可以改进漕船,优化航线,这些才是治本之策。”
朝堂上一时寂静,随即响起阵阵窃窃私语。
“……太子殿下年纪虽小,见识却不凡啊!”
“……这番见解,就是朝中老臣也未必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