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申请专利(2 / 2)
周桂芬对这一点倒是很认可,她也认为用电和天然气做出来的饭菜口味,不如煤炉做出来的饭菜好吃,而煤炉又不如柴火饭好吃。
既然这个颗粒灶能够做出更美味的饭菜,这一点很打动周桂芬。
作为一个保姆,能够给东家做出更好吃的饭菜,是她的终极梦想。
觉得麻烦点就麻烦点吧,只要能让饭菜更好吃,麻烦一点也是值得的。
等到把炉子安装好,周姐在陈志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炉子的使用方法。
中午的时候,就用这个颗粒灶蒸了一锅馒头,然后炒了两个青菜,还炖了一锅排骨。
午饭时,全家人细细品味了用新炉灶做出来的饭菜。
对于蒸出来的馒头,感觉口感有所改善,似乎更香甜了一些。
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如果不是特别有意去品味的话,有可能注意不到。
但是炖出来的排骨和炒的青菜就明显不一样了,确实比天然气做出来的好吃,真的是肉有肉味,菜有菜味。
这位一开始反对和阻挠使用颗粒灶的周桂芬,吃的也是特别痛快,一顿饭吃完,周姐对这个炉子彻底心服口服。
因为她发现这个炉子在方便程度上跟天然气差不了多少,也是一按开关就能点火,而且火势也能大能小。
并且火焰的温度比天然气更高,如果想用小火的话,火焰面积的大小可以调整,火焰的温度通过调整风速也能调整,也就是说在功能方面,比燃气灶更好用。
至于说十天八天上一次料,十天八天把灰仓拉出来倒掉,这根本麻烦不了多少,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换了新炉子并没有让做饭变得更麻烦,反而在某些方面更好用了。
关键是做出来的饭菜更好吃了。
这一下子就让周姐心服口服、心花怒放,成了颗粒灶的忠实拥护者。
陈志设计制造的炉子第一次投入使用,就获得了巨大成功。
连一开始极力反对的周姐也变成了忠实拥护者,这给了陈志极大的信心,他知道这东西完全可以做成一个产业。
那么自己设计的这个颗粒炉就必须要申请专利。
当然,申请发明专利肯定申请不上,只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还能同时申请外观专利。
在我们这个善于模仿的神奇国度,任何一项技术和产品,你一旦推出来,模仿者就会蜂拥而至。
你申请的专利,基本上阻止不了他们模仿的步伐。
如果你对模仿者提起诉讼,打这种专利官司,基本上属于得不偿失。
打官司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远超过能维护的利益。
但是,当你研究出一种新玩意的时候,你就必须要申请专利。
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因为申请专利不是为了让别人不能模仿你,而是为了防止那些模仿者反过头来告你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
陈志对于申请专利基本上是驾轻就熟。
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做手工,研究制造一些小玩意儿,等到上大学之后,他就开始给自己研究的一些小玩意儿申请专利。
一开始以为申请专利是很高大上、很神秘的东西,如果找律师代理,光代理费就好几千。
可是等他学会了自己申请专利的时候,发现几十块钱就能申请到一个专利。
写申请材料就是一个模板,根据这个模板填上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再画个简单的草图,申请材料差不多就完成了。
关于申请专利的署名问题,陈志稍微有些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