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后勤新策略(1 / 2)
两周后,北军前线后勤中心。
这座位于萨盆地边缘的铁路枢纽站,一周前还是一片被敌人撤退时严重破坏的废墟,铁轨扭曲,站台坍塌,仓库被焚毁。
如今,在北军工兵部队和大量招募的当地民工日夜不停的抢修下,已经初步恢复了功能。
主要铁轨被拉直铺平,虽然通行速度受限,但已经能够接驳从来河东岸运来的物资。临时搭建的站台上,堆积着如山的木箱和麻袋,上面覆盖着防水布。
北军后勤官兵和戴着不同颜色臂章、负责不同任务的士兵们川流不息,吆喝声、车辆引擎声、火车汽笛声混杂在一起,显得异常忙碌而充满生机。
后勤总管,一位名叫孙世安的中将,正陪着张定国视察这座焕发新生的枢纽站。孙世安年纪约莫五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脸上带着长期劳心劳力的疲惫,此刻却更多是兴奋。
“北帅,您看,”孙世安指着一列刚刚卸完物资、正在挂载空车皮准备返回东岸的火车,“这是我们新实施的‘循环运输法’。利用一切可用的回空车皮,将前线缴获的、或者就地收集的可利用物资,比如损坏的武器零件、废弃的金属、甚至敌人留下的军服,运回后方兵站进行修复或再利用。虽然单次运量不大,但积少成多,大大减轻了后方纯输出的压力。”
张定国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正在被装车的、分类整齐的“废品”:“很好。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能省一点,前线的压力就小一分。就地补充的情况怎么样?”
孙世安立刻引着张定国走向车站旁一片新开辟的区域,那里搭建着几个巨大的帐篷,上面挂着“军民合作物资收集点”的牌子。帐篷外,一些当地平民正排着队,他们手里拿着各种东西——旧铜器、铝锅、甚至是一些从战场上捡来的子弹壳。
北军后勤士兵正在对这些物品进行登记、称重,然后根据一份公开悬挂的价目表,支付给平民相应的报酬——主要是食物、食盐、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偶尔也有一些北军发行的、可在占领区特定商店兑换物品的临时军票。
“北帅,这就是我们根据您的指示,设立的‘以物易物’点。”
孙世安介绍道。
“我们不需要他们直接为我们服务,而是通过公平交易,获取我们需要的金属、皮革等原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运回后方,一部分就地由我们跟随的流动修理所和小型兵工厂使用,用来修复枪械、打造工具,甚至制造简单的零部件。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很多平民,尤其是那些失去了土地和生计的,非常愿意用这些他们用不上的东西来换取急需的食物。”
张定国走到一个正在用几个旧铜烛台换取一袋面粉的老妇人面前,通过翻译问道:“老人家,你觉得这样交换公平吗?”
老妇人有些拘谨,但还是小声回答:“公平……比黑市上换到的多……至少,我和小孙子这个星期不会饿肚子了。”
张定国微微颔首。这时,一名负责当地民政事务的年轻军官跑来,向孙世安和张定国敬礼后报告:“北帅,孙将军,刚刚接到格伦镇的报告,有十几名当地木匠和泥瓦匠,主动找到我们的军代表,表示愿意接受雇佣,参与修复镇里的房屋和一座被炸毁的小桥,报酬只需要提供每日两餐和一些基本的工具材料。”
孙世安眼睛一亮:“哦?他们主动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