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宝光斋(1 / 2)
琼娘身体不好,很多吃食不能乱用,不过藕粉她是吃过的,所以孟晚才给她泡。
阿寻很快就过来了,他为琼娘诊了脉,“恢复的不错,我上次给她开得方子吃到年后,到时候我再去祝家给她调整一下。”
琼娘甜甜的对着阿寻笑了下,阿寻摸摸她的头,回了个笑,兰娘也在一旁慈爱的看着女儿。
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可人的时候,吴昭远的夫郎郑淑慎满眼羡慕,若是他也有个孩子就好了,不求男孩,女娘和小哥儿也是好的。
孟晚余光中扫到他的眼神,琢磨了下突然说道:“大嫂,我准备了些给令尊的束修,也不知道合不合适,不然你陪我去看看吧?”
郑淑慎一愣,“不必准备什么贵重东西,寻常的束修礼即可。”
孟晚硬拉着他出去,“你就帮我看看吧。”
他走的时候隐蔽的对阿寻使了个手势,意思是跟上来,阿寻的弟弟是哑的,楚辞同样不能发声,因此一看手势就明白了,过了小会儿,到正院库房找到真的在翻找书画的孟晚和郑淑慎。
郑淑慎是极为传统而规矩森严的家教,人脸皮又薄,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不好直接让阿寻给他把脉,孟晚就特意把他叫了出来。
收藏书画和文房四宝的库房里有两套上好的桌椅,孟晚把人安排好,又正儿八经的说道:“你们先在这里看看字画,我去旁边屋子给琼娘拿一箱珍珠玩玩。”
孟晚半句废话没有,说完就去了旁边的库房,把这个隐秘的小空间留给他们二人。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三人一同回去,神情都没有太多变化,只是郑淑慎眉眼间的愁绪似乎浅淡了不少。
兰娘可能已经猜到了什么,但同孟晚一样顾忌郑淑慎的颜面,都故作不知。
孟晚手里端着一个箱子回来,上头还有一个方形盒子。
“琼娘,来看看,小叔给找了些好玩的。”阿砚和通儿也过来了,孟晚把箱子往炕桌上一放,三个孩子就好奇的围了上去。
阿砚手速最快,本来该是琼娘先开箱,他偏偏一把给掀开了盖子。孟晚眼角抽动,“啪”的一下抽了他手背一下。
阿砚撇撇嘴,再一看又是熟悉的小珍珠,当即没了兴致,觉得自己白挨打了。
“好多、好漂亮啊!”琼娘大大的眼睛里泛着欣喜的光芒。
“晚哥儿,这是南珠吧?太贵重了,给琼娘捡上几颗玩玩就行了。”兰娘不是不识货的,祝三爷出去行商也总会给孙女带礼物,这种程度的南珠放在盛京城里也是上等货色,用来交际正好,随手送孩子不免可惜。
“没什么的,都是一分重的小珍珠,正适合给孩子做头饰,琼娘喜欢就好。”孟晚最不缺的就是珍珠,刚好这种圆润的珠子比宝石还讨小孩的欢心,送便送了。
兰娘有心拒绝,哪怕一分重,这样成色的南珠也要五两一颗,这一箱最少也有七八百颗。说贵重都轻了,给孩子送礼,简直太奢侈了。
“琼娘,你看看这里还有小叔给你挑的首饰,打开瞧瞧?”孟晚说话的时候眼睛微眯,死死盯着阿砚跃跃欲试的手。他发现他儿子不是一般的欠儿,而且特别擅长在外人面前让他丢脸,刚才他动了一下手就已经引得大家关注了,这回阿砚再敢惹他,他就提到外面去教训。
琼娘害羞的笑笑,“谢谢小叔,那我真的打开啦?娘?”
小姑娘娇娇软软的唤自己娘亲。
兰娘为难的看着孟晚,“怎么还有啊晚哥儿?”
孟晚失笑,“都是我收上来的东西,没有盛京的物价这么高,不必多想,我头回见琼娘,应该的。三叔每次见阿砚也没少给他买好东西。”
孟晚都这么说了,自己若是太过推辞反而显得外道,兰娘无奈地浅笑,“那我就厚颜收下了。”
琼娘高兴的欢呼了一声,打开了方形的扁平盒子,里面是一只金项圈,这个倒是没什么稀罕的,小孩常收到的礼物,一是长命锁,二就是项圈。
孟晚送的这支项圈工艺精细,圈身也不粗重,孩子戴着不会显得累赘。上面是浮雕花纹,最值钱的是正面镶嵌的一颗密黄色猫眼宝石,随着琼娘手中的动作,猫眼石的光晕来回变化,放到有光影的地方更是霞光璀璨。
“好!漂!亮!”琼娘兴奋得脸颊红润,拿着金项圈爱不释手,“娘,我好喜欢,比祖父给我买的还好看!”
常金花瞧她这样鲜活的样子觉得稀罕,“琼娘,过来叔祖母这儿,我给你戴上。”
琼娘过去跪坐在常金花前面,微微低头。
常金花把活口打开,边给琼娘套项圈,边念念有词,“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兰娘眼眶倏地就红了,但愿女儿能像阿寻小郎中说的那样,把身子养好,一生无忧。
两家人晚上留在宋家吃饭,常金花亲自张罗的,孟晚时而给她打下手,时而和兰娘和郑淑慎说说话。
“真羡慕晚哥儿,和婆母关系那么好。”郑淑慎忽而说道。
兰娘笑他,“大嫂,咱们俩是没有婆母,所以你才能坐这儿和我感叹,不然你以为儿媳妇是那么好当的?”
她也有两个交情还算不错的朋友,另外也和祝泽宁同僚的家眷打过交道,禹国孝道大过天,儿媳难当。
像常金花这样的婆母,和她公爹那样的公公才是少见。
郑淑慎想起自家爹娘和家里的嫂子,赞同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三家关系亲密,席间也没分什么前后院,在宴客厅摆了张大圆桌,众人同席吃饭。
琼娘要吃药膳,三个小孩单独在常金花屋里摆了一桌,阿寻同旁人一起吃饭有些不自在,干脆也陪着他们。
常金花手艺和外面酒楼的大厨又是不一样的滋味,大家吃的是宾主尽欢。饭后又闲聊两句,客人才起身离开,约定年后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