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自己去体会体会(2 / 2)
贾张氏就问道:“这小伙子,小姑娘,你亲戚?”
“我找的人,帮我做生意!”
“这么年轻,还没有棒梗大,能帮你做生意?”
“他爸陈金水,做生意很厉害!”
贾张氏不相信,就继续询问:“听口音,这是南方人?有多厉害?”
“不厉害我也不会找他来帮忙!确实就是南方人!”陈伟不怕说,反正又不合伙。
贾张氏继续追问:“做什么生意,投资多少钱?”
“暂时不做,让他跟着齐天后面学,他要自己学,就让他自己去看看!”
贾张氏白了陈伟一眼,继续扯淡,至于做鞋子,她做一个屁,早就没有开始教导陈伟那么用心了。
没多久,秦淮茹回来了,一看,大力在自己家门口做鞋子,就招呼一声,然后秦淮茹准备吃点饭,就去后院。
谁知道,陈伟告诉她,不用去了。
陈伟准备和秦京茹生孩子,她去后院,占位置。
陈伟忙了一夜,早起,出门给孩子买吃的。
冷风从城墙根下卷起,裹着枯黄的槐树叶在青灰色的柏油路上打转。
陈江河和骆玉珠早早起来,并肩走在前门大街上,脚下是被无数双布鞋磨得发亮的石板路。
陈江河对什么都好奇,两旁的国营商店挂着红底黄字的招牌,玻璃柜台里摆着搪瓷缸子、暖水瓶和成捆的的确良布料,门口站着戴棉帽的售货员,面无表情地扫视着行人。
陈江河心中说道,他们这样做生意,肯定不行。
街角处,地上画着的线都磨的快看不见了,一个推着木板车的老汉支起炉子,铁皮桶里炭火正红,烤白薯的甜香混着煤烟味在冷空气里飘散。
他裹着破袄,脸冻得发紫,却仍不停地翻动着黑乎乎的红薯。
不远处,几个戴红袖章的街道积极分子在检查摊贩的票证。
陈江河看到了最为真实的商业情况,倒不是说齐天带着他看的都是假的,陈江河感觉有人跟着自己别扭。
又来到百货大楼前的空地上,一群知青模样的年轻人围在一个修钢笔的摊子前。
老头戴着老花镜,鼻梁上架着放大镜,手指灵巧地拆解着英雄牌钢笔的笔尖。
他脚边的小木盒里,整整齐齐码着墨水瓶、笔尖和橡皮管,旁边还贴着“修理五分,换尖一角”的纸条。
再往东走,是卖旧书的地摊,泛黄的《选集》《红旗》杂志和残破的线装书堆在水泥板上,翻书的人戴着毛线帽,呼出的白气在纸页间凝成薄雾。
陈江河操着外地口音,路过摊位前面,时不时的问上两句、
胡同口,一个妇女支着油锅炸馃子,油星子在冷风里噼啪作响,油条在滚烫的油里翻腾,膨胀成金黄色的脆条。
她身旁的竹筐里堆着刚出炉的烧饼,芝麻在寒风中闪着微光。
陈江河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修鞋的、配钥匙的、卖卤煮火烧的、吆喝着“磨剪子戗菜刀”的游商……他们或蹲或站,衣领竖起,双手插在袖筒里,却仍守着自己的小营生。
阳光斜斜地照在灰蒙蒙的屋檐上,电线杆上贴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风一吹,纸角翻飞。
骆玉珠紧了紧身上的衣服,两人继续往前走,两人都在想,生意的事情。
转悠迷路了,不过陈江河不担心迷路,路在他嘴上,随便找人问问就好。
转悠到了中午,找了一个小馆子,坐下来,吃饭,不要粮票,陈江河感觉还是特区好。
骆玉珠这时候问道:“看出来什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