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金陵烬未央卷 > 第310章 危局暗隐破迷踪

第310章 危局暗隐破迷踪(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一折困厄之际谋脱身

暮春时节的金陵城郊,风里还带着几分残花的余韵,却被城郊破庙的腐朽气息冲淡了大半。

宝玉牵着黛玉的手,指尖能清晰感受到她掌心的微凉——自打得知茗烟和紫鹃清晨出门采买后便没了踪影,黛玉就一直心神不宁,连平日里最爱的碧螺春都喝不下半盏。

“林妹妹,别急,茗烟那小子机灵,紫鹃又心细,许是在哪儿耽搁了,咱们再往前找找,说不定就见着了。”宝玉放缓脚步,刻意将语气放得轻柔。他知道黛玉素来重情,紫鹃是她从苏州带来的贴身丫鬟,两人情同姐妹,如今人不见了,她心里定是熬煎得慌。

黛玉微微点头,鬓边的珍珠耳坠随着脚步轻轻晃动,眼底却藏着挥之不去的忧虑:“早上出门时,紫鹃还说要给我带城南张记的桂花糕,她从不失信的……”话没说完,声音便有些发颤。她抬头望向前方,只见一座破败的山神庙隐在杂树丛中,庙门歪斜着,露出里面斑驳的泥墙,看着竟有几分阴森。

“那边有座庙,咱们去问问里头的人,或许见过他们。”宝玉抬手顺了顺黛玉被风吹乱的鬓发,牵着她朝破庙走去。庙前的石阶上长满了青苔,踩上去滑溜溜的,宝玉特意走在外侧,小心翼翼护着黛玉。

刚踏入庙门,一股浓重的霉味夹杂着尘土气息扑面而来,黛玉下意识地用手帕掩了掩口鼻。庙内蛛网密布,供桌上的神像早已没了半边脸,只剩下残缺的衣袂在风里摇晃。“有人吗?”宝玉扬声喊了两声,回应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回声。

就在这时,黛玉突然指着神像后方的枯井:“宝玉你看,那井边好像有个帕子。”宝玉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井栏上搭着一角水绿色的布料,正是紫鹃常带的那条绣着兰草的手帕。

“紫鹃定是来过这儿!”宝玉心中一紧,快步走上前,俯身去捡那帕子。可他刚靠近井栏,脚下的地面突然传来“咔嚓”一声脆响,紧接着便是土石松动的轰鸣——那枯井的井壁竟突然塌陷了!

“小心!”宝玉反应极快,下意识地将身旁的黛玉往怀里一拉,可塌陷的范围远比预想的大,两人脚下一空,便随着碎石一起坠入了井底。

下坠的瞬间,黛玉吓得紧紧闭上眼,双手死死攥住宝玉的衣襟。宝玉则用尽全身力气将她护在身下,后背重重撞在井底的岩壁上,疼得他闷哼一声,却还是先顾着问黛玉:“林妹妹,你怎么样?有没有摔着?”

黛玉缓缓睁开眼,借着井口透进来的微弱天光,看清自己正躺在宝玉怀里,而周围是一片阴冷潮湿的洞穴。她连忙撑着身子坐起来,伸手摸了摸宝玉的后背:“我没事,你呢?后背疼不疼?”指尖触到他衣料下的温热,才稍稍放下心来。

洞穴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土腥味,岩壁上还渗着水珠,滴落在地上的水洼里,发出“嘀嗒”的声响。黛玉本就怕黑,此刻身处这样的环境,下意识地往宝玉身后躲了躲,攥着他衣袖的手微微发颤,指节都泛了白。

宝玉能感受到她的紧张,反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暖意透过衣袖传递过去,轻声安抚:“别怕,有我呢。咱们先看看这地方,总能找到出去的路。”他一边说着,一边抬眼扫视洞穴深处——那里隐约晃动着几个黑影,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正朝着他们这边慢慢靠近。

“把身上的玉饰交出来,我们便放你们出去。”为首的一个流民走上前,嗓音粗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手里握着根锈迹斑斑的铁锄,锄头上还沾着泥土和青苔。他的眼睛死死盯着黛玉颈间挂着的羊脂玉佩,那是黛玉母亲贾敏留下的遗物,玉佩上雕刻着精致的缠枝莲纹,在微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一看就价值不菲。

宝玉将黛玉往身后护得更紧,眼神冷了下来:“不过是些身外之物,但若凭你们强抢,我断不答应!”他怎会不知这玉佩对黛玉的意义?那是她对母亲唯一的念想,就算拼了自己的性命,也绝不能让这些人把玉佩抢走。

旁边一个瘦高个流民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里的木棍:“别给脸不要脸!这井底没吃没喝,你们若不乖乖交出玉饰,就等着在这儿饿死!”说罢,几个流民便举着木棍、铁锄围了上来,脚步踩在碎石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宝玉拉着黛玉往后退,目光飞快扫过四周,见地上散落着不少尖锐的碎石,便弯腰捡起一块,朝着最前面那个流民的额头掷去。他虽常年养在深宅,没学过什么武艺,但力气却不小,那碎石带着劲风,“啪”的一声正中流民额头。那人痛呼一声,捂着额头倒在地上,鲜血瞬间从指缝里渗了出来。

其余流民见状,顿时红了眼,攻势更猛。一个矮胖的流民绕到宝玉侧面,趁着他注意力都在正面的空档,举起木棍就朝宝玉后背打来。黛玉眼尖,见状立刻惊呼:“宝玉小心!”

宝玉闻言想要躲闪,却已来不及,只能硬生生受了这一击。木棍打在背上,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他踉跄着往前扑了两步,扶住旁边的岩壁才稳住身形。手臂在岩壁上划出一道血痕,鲜血很快浸湿了他的月白长衫,留下一道刺目的红。

“宝玉!”黛玉心疼得红了眼眶,眼泪在眼底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她不顾危险冲上前,用自己的身子挡在宝玉身前,对着那些流民厉声喝道:“你们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话没说完,声音却有些发颤——她虽有勇气,可面对这些凶神恶煞的流民,心里终究还是怕的。

就在这危急时刻,洞穴外突然传来熟悉的呼喊声:“二爷!林姑娘!你们在哪儿?”是茗烟的声音!紧接着,紫鹃的声音也传了进来:“二爷,我们带护院来了!”

流民们听到声音,顿时慌了神,面面相觑。为首的那个捂着额头的流民咬牙道:“不好,是荣国府的人!快撤!”可他们刚转身,就见洞穴口涌进来一群手持火把的护院,火光将整个洞穴照得亮如白昼。

护院们都是荣国府精心挑选的,个个身材魁梧,武艺高强。他们见宝玉和黛玉被困,立刻冲上前与流民缠斗起来。流民们本就是些乌合之众,哪里是护院的对手,没一会儿就被打得鼻青脸肿,纷纷跪地求饶。

茗烟和紫鹃快步跑到宝玉和黛玉身边,茗烟看着宝玉背上的伤,急得直跺脚:“二爷,您怎么样?都怪小的不好,让您和姑娘受了这么大的罪!”紫鹃则扶住黛玉,眼眶通红:“姑娘,您没事吧?刚才可把我吓坏了。”

黛玉摇了摇头,拉着紫鹃的手问道:“你们怎么会来这儿?早上到底出了什么事?”

茗烟喘着气,一边帮宝玉拍掉身上的尘土,一边解释:“我们早上出门采买,刚到这破庙附近,就被这几个流民捂住嘴掳走了。他们把我们关在庙后的柴房里,逼我们说出府中藏宝的地方,我们不肯说,他们就打了小的几巴掌。后来趁他们不注意,小的撬开门锁,才带着紫鹃姑娘逃了出来,一出来就赶紧回府报信,让护院们来救您和二爷。”

宝玉看着眼前的茗烟和紫鹃,又看了看身边脸色依旧苍白的黛玉,心里总算松了口气。他抬手揉了揉黛玉的发顶,轻声道:“好了,没事了,咱们先出去吧。”

第二折山谷密谈隐情现

离开破庙时,夕阳已经西斜,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了一片橘红。宝玉的后背还在隐隐作痛,黛玉便让护院找了辆马车,扶着宝玉坐进去。车厢里铺着柔软的锦垫,黛玉又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伤药,小心翼翼地给宝玉擦拭背上的伤口。

“疼的话你就说一声,我轻点儿。”黛玉的动作轻柔得像羽毛,眼神里满是心疼。宝玉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心里暖暖的,忍不住笑道:“不疼,有林妹妹给我上药,就算再疼也不觉得了。”

黛玉瞪了他一眼,眼底却带着笑意:“都什么时候了,还贫嘴。”话虽这么说,手上的动作却更轻了。

马车行驶了大约半个时辰,茗烟突然撩开车帘,对宝玉和黛玉说:“二爷,姑娘,前面有个山谷,谷里有咱们府早年置办的别院,平日里少有人去,咱们不如去那里歇息一晚,免得回府后被老太太和太太问起,又要担心。”

宝玉想了想,觉得茗烟说得有道理。今日之事若让老太太知道了,定然会担心不已,说不定还会禁了他们出门。他看向黛玉,见黛玉点头同意,便对茗烟道:“好,就去那里。”

马车拐进一条小路,行驶了片刻后,便进入了山谷。山谷里草木葱郁,空气清新,一条小溪从山谷间流过,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天上的晚霞。溪边坐落着几间木质的别院,屋顶覆盖着青瓦,看起来朴素却雅致。

护院们先去别院查看了一番,确认安全后,才扶着宝玉和黛玉下车。走进别院,里面的陈设简单却干净,显然是有人定期来打扫。茗烟和紫鹃忙着烧水沏茶,宝玉和黛玉则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眼前的溪水,一时间都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茗烟端着茶过来,递给宝玉和黛玉。宝玉喝了口茶,才开口问道:“茗烟,你再仔细说说,那些流民除了逼问藏宝的地方,还说了些什么?”

茗烟坐下来,仔细回想了片刻,才说道:“他们还说,近来金陵城里来了伙外地人,打扮得怪模怪样的,四处打听‘金陵秘藏’的消息。他们还说,这秘藏的线索藏在一本古书中,只要找到那本书,就能找到秘藏。他们抢姑娘和二爷的玉佩,就是想拿玉佩去跟那些外地人换钱。”

“金陵秘藏?”黛玉听到这四个字,眉头微微蹙了起来。她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摩挲着杯沿,若有所思地说:“我曾在父亲留下的书里见过只言片语,说前朝有位姓沈的官员,为官清廉,却遭奸臣陷害,他担心自己收集的贪官污吏的罪证被毁,就将罪证和一批珍宝一起藏在了金陵某处,还写了一本《金陵志》,把秘藏的线索记载在里面。只是那本书早在几十年前就失传了,怎么会突然有人提及?”

宝玉心中一动,突然想起前几日去藏书阁的情景:“莫非府中藏书阁里,藏着与《金陵志》相关的东西?前几日我去藏书阁找一本关于园艺的书,见书架角落有本泛黄的册子,封面模糊不清,但隐约能看出上面的字像是与金陵有关。当时我没细看,随手翻了两页就放回去了,现在想来,那册子说不定就是与《金陵志》有关的线索。”

黛玉眼睛一亮:“若真是这样,那咱们可得赶紧回府去查查。这‘金陵秘藏’若是真的,那些外地人又四处打听,定然没什么好心思。若是被他们找到秘藏,不仅府中可能会被牵连,说不定还会给金陵城带来祸患。”

紫鹃端着一盘点心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也忍不住说道:“姑娘说得对,那些流民都敢光天化日之下掳人抢东西,可见那些外地人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咱们可得小心些,别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宝玉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明日一早咱们就回府,先去藏书阁找找那本册子。若是能找到《金陵志》的线索,也好弄清楚这秘藏究竟是真是假,免得被外人利用。”

几人又商议了一会儿,确定了明日的计划,才各自回房歇息。黛玉躺在别院的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父亲留下的那些书,想起母亲的玉佩,又想起今日在井底的惊险情景,心里乱糟糟的。直到后半夜,才渐渐睡去。

第三折再探藏书寻孤本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宝玉和黛玉就带着茗烟和紫鹃回了荣国府。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他们特意从后门进去,径直往藏书阁走去。

荣国府的藏书阁始建于太祖时期,共有三层,里面收藏了上万册书籍,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应有尽有。平日里除了负责管理藏书阁的老仆,很少有人来这里。此刻,藏书阁里静悄悄的,只有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架上,映出一道道光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卷特有的油墨香和霉味。

“二爷,姑娘,咱们从哪一层开始找?”茗烟站在藏书阁门口,看着眼前一排排高大的书架,有些犯难。

宝玉想了想,说道:“我前几日是在二楼看到那本册子的,咱们先从二楼找起。”说罢,他提着一盏油灯,率先走上二楼。黛玉、茗烟和紫鹃也跟着走了上去。

二楼的书架比一楼更高,上面摆满了各种古籍,有些书的封面已经泛黄破损,甚至连书名都看不清了。宝玉和黛玉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侧的书架,仔细地翻看每一本书。茗烟和紫鹃则帮忙整理那些被翻乱的书籍,同时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免得被人发现。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渐渐升高,透过窗户照进藏书阁,将书页上的字迹照得清晰可见。可他们翻遍了二楼的书架,却始终没有找到宝玉提及的那本泛黄的册子。

“难道是我记错了?”宝玉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些疑惑地挠了挠头。他明明记得前几日就是在这附近看到那本册子的,怎么会不见了呢?

黛玉也有些失望,但还是安慰道:“或许是你记错了楼层,咱们再去三楼找找看,说不定在三楼呢。”

就在他们准备往三楼去的时候,黛玉突然停在了一处被书架遮挡的角落。那里光线昏暗,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还有一个小书架。“宝玉,你看这里。”黛玉指着那个小书架,轻声说道。

宝玉走过去一看,只见那个小书架比旁边的书架矮了一截,上面摆满了年代久远的古籍,封面大多磨损严重,有些甚至连书脊都断了。“我之前竟没发现这里还有个书架。”宝玉惊讶地说。

黛玉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轻轻拂去封面上的灰尘。她一本本仔细翻看,指尖在书页上轻轻划过,生怕损坏了这些珍贵的古籍。当她翻到倒数第三本书时,指尖突然顿住了——那是一本封面褪色严重的册子,封面上用隶书题写着“金陵拾遗录”四个字,字迹模糊,却依旧能辨认出来。

“宝玉,你看!”黛玉激动地将册子递给宝玉。宝玉接过册子,轻轻翻开。里面的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上面记载的多是金陵城的旧闻轶事,有关于古寺的传说,有关于名人的趣事,还有一些关于金陵城地理风貌的描述。

宝玉和黛玉凑在一起,一页一页仔细地翻看。当翻到最后几页时,两人都愣住了——那几页的书页被人硬生生撕去了,只留下参差不齐的纸边,边缘还残留着撕裂的痕迹,显然是刚被撕去没多久。

“这书页怎么会被撕了?”黛玉疑惑地摩挲着纸边,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她轻轻吹了吹纸边,突然发现残留的纸角上有淡淡的墨迹,像是被人刻意擦拭过,但还留下了一点痕迹。

宝玉立刻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墨——这是他平日里看书时用来批注的,没想到此刻派上了用场。他小心翼翼地蘸了一点清水,轻轻涂抹在纸角的墨迹上。片刻后,纸上的墨迹渐渐晕开,几个模糊的字迹慢慢显现出来:“孤本《金陵志》,藏于……”后面的字迹被擦得干干净净,再也辨认不出。

“竟是《金陵志》的孤本!”黛玉又惊又喜,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么说,《金陵志》的孤本真的在府中,只是不知被藏在了何处。”

宝玉也十分激动,他紧紧握着那本《金陵拾遗录》,说道:“府中能藏东西的地方不少,老太太阅历最深,说不定她知道些线索。明日一早,咱们就去荣庆堂问问老太太。”

黛玉点了点头,将《金陵拾遗录》小心翼翼地收进随身的包袱里:“咱们得把这本书好好保管起来,别再被人发现了。”

几人又在藏书阁里待了一会儿,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后,才悄悄离开藏书阁,各自回房。宝玉回到怡红院,想起今日的发现,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他知道,找到《金陵志》的孤本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第四折府中细查觅踪迹

次日清晨,天刚亮,宝玉就起身洗漱完毕,匆匆赶往潇湘馆。他生怕去晚了老太太出门理事,错过了询问线索的机会。刚到潇湘馆门口,就见黛玉已换好一身月白襦裙,正坐在廊下让紫鹃梳理头发,晨光落在她鬓边的珠花上,泛着柔和的光泽。

“林妹妹,倒是我来晚了。”宝玉快步走上前,见黛玉手中正捧着那本《金陵拾遗录》,封皮已用细绢小心包好,“这册子可得收好,别让旁人瞧见。”

黛玉点头,将册子递给紫鹃妥帖收好,又递过一杯温好的杏仁茶:“先喝点暖暖身子,咱们这就去荣庆堂。我已让紫鹃打听了,老太太今日没安排外客,正好能细说此事。”

两人并肩往荣庆堂走,路上刻意避开了往来的丫鬟仆妇,只拣着僻静的抄手游廊走。宝玉想起昨日藏书阁的情形,仍有些疑惑:“那书页撕得干净,倒像是早就知道咱们会去找似的,你说府里会不会有外人的眼线?”

黛玉脚步微顿,眼底闪过一丝忧虑:“不好说。荣国府人多眼杂,这些年虽不如从前兴旺,可树大招风,总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盯着。咱们今日问老太太时,也得仔细些,别把话说得太满,免得惊了藏在暗处的人。”

说话间已到荣庆堂门口,守门的婆子见是宝玉和黛玉,连忙笑着迎上来:“二爷、姑娘来得巧,老太太刚醒,正在里头用早膳呢。”

掀帘进去,就见贾母正坐在靠窗的暖榻上,面前摆着一碟蒸山药、一碗燕窝粥,旁边鸳鸯正替她布菜。贾母见二人进来,放下银勺笑道:“今儿个怎么这么早?可是有什么事?”

宝玉和黛玉上前请安,待贾母让他们坐下,黛玉才轻声开口:“老太太,孙女儿今日来,是有件事想请教您。前几日我和宝玉在藏书阁看书,发现一本与金陵旧事相关的册子,里面提到了前朝的《金陵志》,不知您是否听过这本书?”

贾母闻言,手中的银勺顿了顿,眼神微微沉了沉,示意鸳鸯先出去守着,待屋里只剩他们三人,才缓缓开口:“《金陵志》……这事说来也有些年头了。当年你祖父在世时,确实收藏过一本前朝的金陵古籍,说是咱们贾家祖上从一位老儒手里得来的,里面记着些不一般的东西。”

“祖父说那书里藏着隐患,怕传出去惹来是非,就把它藏在了自己书房的密室里,连你父亲都没细说过。后来你祖父去世,那密室就一直锁着,钥匙也由我收着,这些年忙忙碌碌的,倒把这事忘了。”

宝玉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么说,《金陵志》真的在府里!老太太,您知道密室在哪儿吗?我们想去看看。”

贾母点了点头,起身从首饰盒里取出一把黄铜钥匙,钥匙上刻着简单的云纹,边角已有些磨损:“你祖父的书房如今归你父亲用,密室就在书房书架后面。你们去了别声张,看完赶紧把门锁好,别让旁人知道。”她将钥匙递给宝玉,又叮嘱道,“你们年轻,做事得谨慎些。那书里的东西若是寻常旧事便罢,若是牵扯到要紧事,可千万别擅自做主,得回来跟我商量。”

宝玉和黛玉连忙应下,谢过贾母后,便匆匆往贾政的书房去。贾政今日一早就去了衙门,书房里空无一人,只有书桌上还放着未批完的公文。宝玉按照贾母的嘱咐,走到书房角落的书架前,找到最上层那本蓝布封面的《论语》,双手握住书脊轻轻转动。

只听“咔嗒”一声轻响,书架缓缓向一侧移动,露出一扇半人高的暗门。暗门表面与墙壁齐平,若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黛玉凑上前,借着窗外的天光打量,见暗门边缘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显然以前常被开启。

“我先进去看看。”宝玉接过黛玉递来的油灯,小心翼翼地推开暗门。密室不大,约莫一丈见方,里面摆满了木质书架,上面整齐地放着古籍和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显然是为了防潮防虫。

密室正中央的木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子,盒子上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铜锁早已氧化发黑。宝玉走上前,将贾母给的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拧,锁“啪”地开了。

打开盒子,里面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一本蓝布封面的古籍静静躺在上面。封面已经有些褪色,正中央用篆字写着“金陵志”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虽历经多年,却依旧清晰。

“真的是《金陵志》!”黛玉激动地凑过来,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书页纸质厚实,上面用小楷工工整整地记载着金陵城的历史沿革,从街巷布局到名人轶事,一应俱全。翻到最后几页,黛玉突然停住——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字条,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还能辨认出:“秘藏于栖霞山下,需以玉珏为引,方可启门。”

“玉珏?”宝玉心中一怔,突然想起自己腰间挂着的那块白玉珏。那是他出生时,贾母亲手给他戴上的,说是从祖传的物件里找出来的,能辟邪祈福。玉珏呈半月形,中间有一个圆孔,表面雕刻着奇特的云纹,他平日里从未在意过。

宝玉解下玉珏递给黛玉,黛玉接过一看,顿时惊呼:“这花纹和《金陵志》里插画的花纹一模一样!你看这里,”她指着书中一幅栖霞山地形图的角落,那里刻着一个与玉珏纹路相同的图案,“看来这玉珏就是开启秘藏的关键!”

宝玉看着手中的玉珏,又看了看《金陵志》里的记载,心中百感交集:“没想到这玉珏竟有这么重要的用处。只是祖父当年为何不把这事告诉父亲?反而藏得这么隐秘?”

黛玉将字条小心收好,合上《金陵志》放回紫檀木盒:“或许祖父是怕此事牵连太多人。你想,秘藏若是真的,必然会引来觊觎,若是让外人知道,不仅会给贾家带来祸患,说不定还会连累金陵百姓。咱们得把这事守好,千万别让第三个人知道。”

宝玉点头,将紫檀木盒锁好,放回原处,又将书架推回原位,确保暗门完全隐藏。两人离开书房时,特意检查了一遍,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才放心地离开。

回到潇湘馆,紫鹃早已备好茶水。黛玉将《金陵志》和玉珏妥帖收好,对宝玉说:“咱们得尽快弄清楚栖霞山秘藏的具体位置,免得夜长梦多。只是栖霞山那么大,光靠咱们几个人,恐怕一时半会儿找不到。”

宝玉思索片刻,说道:“茗烟在金陵待的时间长,认识不少猎户,或许能让他去打听打听栖霞山的地形。另外,咱们还得小心那些外地人,他们既然在找秘藏,肯定也会去栖霞山,咱们得赶在他们前面找到秘藏。”

两人商议妥当,宝玉便去找茗烟安排打听地形的事,黛玉则留在潇湘馆,仔细研读《金陵志》,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关于秘藏的线索。夕阳西下时,茗烟回来禀报,说已经联系好了几个熟悉栖霞山的猎户,明日一早就带他们去山里探查。

黛玉听了,稍稍放下心来。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手指轻轻摩挲着《金陵志》的封面,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秘藏能顺利找到,也希望贾家能平安度过这场危机。

第五折志中玄机初显露

次日一早,茗烟便带着几个猎户去了栖霞山,宝玉则留在府中,陪着黛玉继续研读《金陵志》。潇湘馆的窗台上摆着几盆新摘的兰花,香气清雅,黛玉将《金陵志》摊放在桌上,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线索。

“宝玉,你看这里。”黛玉突然指着书中一段文字,“上面说栖霞山有一处‘落星岩’,岩下有个天然石洞,洞口被藤蔓遮掩,寻常人很难发现。这会不会就是秘藏的入口?”

宝玉凑过去一看,只见那段文字旁边还画着一幅简易的地形图,标注着落星岩的位置,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玉珏图案。“极有可能!你看这地形图,落星岩旁边有一条小溪,正好和咱们之前听猎户说的栖霞山地形吻合。”

两人正说着,紫鹃端着点心走进来,见他们看得入神,便轻声说道:“姑娘,二爷,刚才前院的小厮来说,府门口来了位自称是江南甄府的人,说有要事求见二爷和姑娘,还说与‘金陵秘藏’有关。”

“甄府的人?”宝玉和黛玉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甄府与荣国府素有往来,两家祖上都是金陵的世家大族,只是近些年因为路途遥远,往来渐渐少了。如今甄府突然派人来,还提到了金陵秘藏,显然是知道了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