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百草堂之陈皮(2 / 2)
王宁拿起那包陈皮,对着众人朗声道:“大家静一静!我知道你们都在传陈皮上火的事,今天我就当着大伙儿的面,说说这陈皮的药性。”他翻开《本草纲目》,指着其中一页,“你们看,这里写着‘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它性温不假,但什么时候会‘上火’?得是舌红少津、体内有实热的人,或是阴虚燥咳的人,用了才会口干、流鼻血。”
说着,王宁看向人群中的李老三——正是刘二口中“喝陈皮上火”的人。他走上前,对李老三说:“李大哥,能否让我给你把个脉?”李老三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了手。王宁指尖搭在他的腕上,片刻后问道:“你是不是昨天在济世堂喝了陈皮药后,还吃了两斤炒花生?”李老三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啊,你怎么知道?”王宁笑了笑,对众人说:“炒花生性燥,李大哥本就有些实热,再加上孙掌柜给的陈皮剂量,比寻常药方多了三倍,两者相加,才会口干流鼻血。这不是陈皮的错,是用药不对、饮食不当!”
孙玉国脸色一变,上前辩解:“你胡说!我怎么会多开药剂量?”“是不是胡说,问问你的伙计就知道了。”王宁看向孙玉国身后的一个小伙计,那小伙计被他的目光一逼,顿时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是……是孙掌柜让我多抓些陈皮的,说……说这样能‘快点见效’。”人群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指责孙玉国黑心。这时,林婉儿带着几个产妇走了过来,其中一个产妇怀里抱着孩子,笑着说:“大伙儿别听孙掌柜瞎扯!我产后吃不下饭,王大夫教我用陈皮熬粥,喝了三天,胃口好了,奶水也足了,哪有什么上火的迹象?”另一个产妇也附和道:“是啊,我之前咳得厉害,喝了王大夫配的陈皮汤,现在都不咳了,身子也利索了!”
王宁拿起桌上的银针,蘸了点清水,又取过一片陈皮,对众人说:“咱们清溪镇上的疫症,是痰湿困脾引起的,正好需要陈皮的温性来燥湿化痰。我给大家配的药方,都是按‘君臣佐使’来的,陈皮为君药,再配上平和的臣药,既能治病,又不会伤了身子。”他将陈皮放进瓷碗,倒入热水,“大家要是不信,可以尝尝这陈皮水,看看是不是真的会上火。”村民们纷纷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陈皮水,只觉得满口清香,喉咙里暖暖的,丝毫没有上火的感觉。孙玉国见大势已去,想要悄悄溜走,却被几个愤怒的村民拦住:“孙掌柜,你差点害了我们!快给我们赔罪!”孙玉国涨红了脸,在众人的指责声中,灰溜溜地逃回了济世堂。看着他的背影,王宁拿起桌上的《本草纲目》,轻声道:“药材本无错,错的是用它的人。行医者,当以仁心为先,若只为私利,终会自食恶果。”
人群渐渐散去,王雪收拾着桌上的东西,笑着说:“哥,你今天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戳破了孙玉国的阴谋!”王宁却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处的青山:“这只是暂时的,咱们还得尽快种出自己的陈皮,才能彻底解决药材的问题。”
一场秋雨过后,清溪镇上的疫气渐渐散了。百草堂门口的石阶上,再也不见排队候诊的长队,只有几个痊愈的村民提着自家种的青菜、晒的干货来道谢,说着“多亏了王大夫的陈皮药”,让堂内满是暖意。
这日午后,钱多多突然提着一个布包来到百草堂,身后还跟着两个挑着担子的伙计。王宁正坐在诊桌后整理医案,见他来,连忙起身迎接:“钱老板,您怎么又回来了?”钱多多笑着将布包递过去,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满满一包饱满的橘树种子,褐色的种子裹着细腻的绒毛,透着勃勃生机。
“我这趟要去新会收陈皮,特意绕路来给你送这个。”钱多多指着种子说,“这是新会陈皮树的种子,当年我在新会住过两年,知道这树喜高温多湿,耐半荫,你们清溪后山的丘陵地带,正好适合它生长。”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树结果了,采收果皮后别急着用,得像存老酒似的,晒干了放在陶瓮里陈化,越陈药效越好。”
王宁捧着种子,心中满是感激。他想起之前钱多多原价卖陈皮、帮自己解围的事,又看眼前这包带着远方心意的种子,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热:“钱老板,这份恩情,我王家记在心里了。”
“什么恩情不恩情的,我只是佩服你这颗仁心。”钱多多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已经跟伙计们说好了,这就跟你去后山看看,帮你选个好地方播种。”
当下,王宁叫上张阳,带着钱多多和伙计们往后山去。后山的丘陵起伏平缓,山坡上长满了低矮的灌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湿润的泥土上,散发出清新的草木气息。钱多多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这土肥沃疏松,排水也好,种橘树再合适不过了。”他指着一处朝南的山坡,“就这儿,向阳通风,橘树长得快,结的果子也甜,果皮的药性也足。”
张阳立刻从背上的粗布包里掏出锄头、铲子,开始挖坑。王宁和钱多多也没闲着,一个整理种子,一个帮忙松土。夕阳西下时,一排排整齐的土坑已经挖好,橘树种子被小心地埋进土里,盖上松软的细土,仿佛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火种。
回到百草堂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张娜和王雪早已备好饭菜,几人围坐在桌前,就着昏黄的油灯吃饭说话。钱多多说起自己走南闯北遇到的奇药异事,王宁则讲着祖父传下的医案,张阳听得入了迷,不时追问几句,堂内满是欢声笑语。
次日清晨,钱多多要启程去新会了。王宁送他到镇口,钱多多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递给他:“这是我整理的陈皮炮制法子,从采收、晒干到陈化,都写在上面了,你照着做,准没错。”
看着钱多多的马车渐渐远去,王宁握紧了手中的小册子,又望向后山的方向——那里,新种下的橘树种子正在泥土里积蓄力量,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后山的橘树苗渐渐长了起来,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曳,像是在向镇上的人招手。张阳每天都会去后山浇水、施肥,看着树苗长高,脸上满是期待。
转眼到了次年秋天,橘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果子,远远望去,像是满树的小灯笼。王宁带着张阳、王雪和几个村民去摘橘子,大家提着竹篮,说说笑笑,手指触到饱满的橘子时,都忍不住感叹:“这果子长得真好,果皮肯定是上好的陈皮!”
采收下来的橘子分给了村民,果皮则被仔细地剥下来,摊在百草堂的院子里晒干。阳光洒在橙黄色的果皮上,渐渐将水分收干,留下深褐色的陈皮,散发出淡淡的药香。王宁按照钱多多留下的法子,将晒干的陈皮放进陶瓮里,密封好,等着它们慢慢陈化。
那天晚上,百草堂的灯亮到很晚。王宁坐在灯下,翻看着祖父的医案,又看了看桌上的陈皮陶瓮,嘴角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些陈皮不仅是治病的药材,更是清溪镇上医者仁心的传承——从祖父到自己,从钱多多到张阳,再到后山那片橘树林,这份传承会像橘树一样,在清溪扎根、生长,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
窗外,月光洒在院子里的陶瓮上,仿佛为这份传承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夜风拂过,带来后山橘树叶的轻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药材、仁心与希望的故事,在清溪镇上,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