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引子断,则神迷散(2 / 2)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焦香,那是泥土与火焰交织的味道,带着一丝希望的甜。
远处山脊上,几个隐蔽的哨岗上,忽明忽暗的火把是东厂密探的眼睛。
然而,就在那道银色火光升腾的瞬间,所有的火把齐齐熄灭。
黑暗中,传来一阵细微的金属落地声,那是恐惧在蔓延——这一次,他们丢下了赖以傍身的佩刀。
“他娘的,这群狗崽子…!”黑暗里传来一句低低的咒骂,声音颤抖的,仿佛随时都要哭出来。
陈皓凝视着那道逐渐暗淡的火光,嘴角微微勾起,他轻声问道:“柱子,你说,这星星,他们看见了吗?”
柱子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将手中的汤碗递得更近了些。
陈皓将密封的竹筒递给王老板,目光沉静如水:“若遇盘查,就说这是新式暖炉图纸。”
王老板接过竹筒,爽朗一笑,露出一口被烟熏得有些发黄的牙齿:“我王某人走南闯北三十年,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还没见过哪个炉子,能让县太爷亲自开箱验货的。”
十二辆骡车,满载着刚出窑的五十窑“白炭”和三份“三通窑图”,缓缓驶离北岭村。
车轮碾过泥泞的道路,留下深深的印记,也承载着村民们对未来的期盼。
车队浩浩荡荡,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向着远方延伸。
果然,不出陈皓所料,车队刚行至距县城三十里的税卡,便被拦了下来。
几名税吏凶神恶煞地围了上来,为首之人,三角眼,八字胡,一看就是个雁过拔毛的主儿。
“站住!干什么的?”税吏头目厉声喝道,眼神如刀,在每一辆骡车上扫视着。
王老板不慌不忙地跳下骡车,笑脸相迎,递上一锭银子:“几位官爷,这是小的从北岭拉来的土炭,要运到县城里去卖。”
税吏头目掂了掂手中的银子,分量还算足,但脸上却丝毫没有放松:“土炭?北岭的炭,早就被李老爷包圆了,哪来的土炭?”
王老板赔笑道:“官爷有所不知,这是新烧出来的白炭,和李老爷的黑炭不一样。”
税吏头目冷笑一声:“不一样?老子就喜欢不一样!打开车厢,让老子验验货!”
王老板脸色微变,但还是强压着怒火,示意伙计打开车厢。
就在这时,一顶官轿缓缓驶来,停在税卡前。
轿帘掀开,露出县丞那张略显富态的脸。
“怎么回事?吵吵嚷嚷的!”县丞皱着眉头问道,显然是被这边的喧闹声打扰了。
税吏头目连忙跑过去,点头哈腰地说道:“大人,小的正在查验货物,这批土炭来路不明……”
县丞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说,目光落在了骡车上。
他随意地扫视了一眼,本欲转身离开,却突然被车厢内堆放的炭块吸引住了。
那炭块晶莹如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晕,与市面上常见的黑炭截然不同。
县丞不由得来了兴致,走到车厢前,仔细地观察起来。
他伸手拿起一块炭,入手温润,仔细端详,只见炭质细腻,纹理清晰,隐隐有光泽流动。
“这是什么炭?”县丞好奇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王老板连忙上前,恭敬地说道:“回大人,这是北岭新烧出来的白炭,点燃之后,生温而不燥,最适合冬天取暖。”
县丞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他最近一直为夫人咳疾所困扰,寻遍名医也未见好转,或许这白炭真能有些作用。
“来人,取一筐白炭,送到我府上。”县丞吩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税吏头目愣了一下,连忙应道:“是,大人!”
当夜,县丞夫人卧室内,一盆燃着白炭的火盆静静地散发着热量。
夫人的咳疾果然有所缓解,呼吸也变得顺畅了许多。
县丞在一旁看着,心中暗喜,对这白炭的功效深信不疑。
他辗转难眠,总觉得这白炭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第二天一大早,县丞便差人悄悄地找到了王老板,语气温和地说道:“王老板,不知你这白炭,是如何烧制出来的?可否将图纸副本卖给我一份?”
与此同时,县衙内,孙捕头正奉命追查所谓的“私贩官控物资”案。
他带着几名衙役,在档房内翻阅着王老板商队过往的记录。
一行行字迹,一条条账目,看得他眼花缭乱。
突然,一份旧卷宗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三年前,北岭窑工暴毙案的卷宗。
结案理由是“吸入浊气致死”,而经手验尸的,正是现任李老爷的幕僚。
孙捕头盯着那行墨字,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