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680章 火能暖身,故事才能暖心

第680章 火能暖身,故事才能暖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陈皓站在那堆高耸的土堆前,环顾四周,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

整整七天,净尘驿的“无烟祭”吸引了无数目光,也耗尽了他的心力。

但此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封窑!”他沉声下令,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村民耳中。

汉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扛起夯土,一锹一锹地将主窑填实。

这不再是燃烧药材的药窑,不再是控诉“定神炭”罪恶的祭坛,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希望的胚胎。

加固后的炉台,像一座小小的山丘,静静地矗立在黄土地上。

“种梦回草!”陈皓再次下令。

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株株翠绿的幼苗,那是经过鸡血浸泡过的梦回草。

鸡血苗不易存活,但据说一旦成活,便能汲取地脉精华,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泥土的腥气混着草叶的清香,沁人心脾。

柳婆婆拄着拐杖,缓缓走到炉台前。

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却依然清澈明亮。

她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枚鸡骨牌,那是用祭祀过的公鸡腿骨雕琢而成,上面刻着古老的符文。

“火尽处,即是生根时。”柳婆婆的声音沙哑而庄重,仿佛一句古老的预言。

她将鸡骨牌埋入炉心,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村民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疑惑。

他们不明白,陈皓和柳婆婆到底要做什么。

陈皓看着大家疑惑的目光,笑了笑,解释道:“从前这炉烧的是药,后来烧的是命,现在我们要它烧出将来。”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莫名的力量,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洒在净尘驿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几个孩童在炉台边嬉戏玩耍,他们天真烂漫的笑声,驱散了白日的喧嚣,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丝生机。

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起来:“快看,这里长出小草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在炉台中央,一株嫩芽破土而出,柔弱的叶片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

“醒心草!”有人惊呼道。

这个消息像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北岭村,也传到了每一个关心着“无烟祭”的人耳中。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皇宫深处,苏婉儿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安神监”因“定神炭”一事被彻底裁撤,尚服局面临重组。

苏婉儿凭借着对香料的敏锐嗅觉和对织锦的深刻理解,被临时召用。

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机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尚服局,明争暗斗是家常便饭。

但苏婉儿并没有卷入其中,她不争职位,不求显贵,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一次会议上,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各殿熏炉改为陈列式,炭火仅供照明取暖,不得添药。”

这个建议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用意。

将熏炉改为陈列式,可以减少炭火的使用量,降低“定神炭”死灰复燃的风险。

而禁止在炭火中添加药物,则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苏婉儿的建议,恰好迎合了皇帝“清明理政”的心意,竟然获得了批准。

更妙的是,苏婉儿还趁机向尚服局推荐了几名“守根人”的女儿,让她们入宫担任绣坊教习,传授天然染料的技法。

这些“守根人”的女儿,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山林中采药,对各种天然染料的特性了如指掌。

她们的到来,给尚服局的织锦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婉儿还巧妙地将《采药歌》编为织锦纹样,让它悄然流传于嫔妃的裙裾之间。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皇宫中的氛围。

某日,一位小公主指着裙摆上的花纹,好奇地问她的母妃:“娘,这像不像一盏不冒烟的灯?”

而在京城的另一角,沈瞎子也悄然退居幕后。

他将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醒炉居”交予玄尘子打理,自己则携带一只神秘的漆盒,隐入了西山之中。

临行前夜,他秘密召见了李芊芊。

他将漆盒交给李芊芊,语重心长地说:“这里面有三十六洞天真传符令,也有我这些年记下的百条暗线。我不再唱书了,但你要记住——最厉害的火,是让人看不见的。”

几天后,“醒炉居”悄然改名为“明心书院”,开始招收寒门子弟,讲授“民生六艺”:炭、水、粮、药、织、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位讲师,竟然是曾为东厂审讯犯人的老仵作。

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了“毒炭辨识法”的专家,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们传授着如何辨别劣质炭火的知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