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2 / 2)
还有位工人上传了电焊间歇的节奏,滋啦滋啦的电流声,配上铿锵有力的敲击声,意外地带感。
更绝的是一位盲人按摩师,上传了自己踩脚踏铃的录音,备注:“我听不见这世界的喧嚣,但我能用脚踩准生命的节拍。”
秦峰看着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声音,感动得差点老泪纵横。
他正要大手一挥,把这些“宝藏声音”全部置顶推荐,突然意识到一个诡异的事实——这些声音里,没有一段标注“甲五”,也没有人提及静音亭。
这感觉就像是,大家都知道“芝麻开门”的咒语,但谁也不肯说出“芝麻”这两个字。
秦峰挠了挠头,陷入了沉思。
如果直接推荐,那不就等于把“甲五”这个符号强行贴在这些声音上吗?
那会不会适得其反,让这些原本自由生长的生音,失去它们原有的生命力?
想到这里,秦峰果断关闭了推荐位,只在首页不起眼的位置,加了一行小字:“你不需要知道它叫什么,只要你觉得‘对’。”
他相信,真正的共鸣,不需要标签,也不需要定义。
第二天清晨,老吴推开院门,准备遛弯儿。
“咦?这是要干啥?”他望着门外那条被施工队挖开的土路,一脸疑惑地问道。
老吴起了个大早,打算去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溜达几圈,顺便跟那几个老哥们儿唠唠嗑,侃侃大山。
谁知道,刚一推开院门,就被眼前的一幕给雷了个外焦里嫩。
好家伙,门前那条土路,硬生生被施工队给“开膛破肚”了!
几台挖掘机横七竖八地停在那里,轰鸣声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几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挥舞着铁锹,热火朝天地往下挖。
老吴心里那个气啊,这帮家伙,也不提前打声招呼,就直接开干,也太不拿他老人家当回事儿了吧?
他正想上前理论一番,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路边堆着几块破砖头。
砖头倒也没啥稀奇的,农村嘛,谁家还没几块破砖头?
可当他的目光落在一块碎裂的砖头上时,整个人瞬间愣住了。
那砖头的断茬处,竟然隐约可见一块铜锅的碎片!
老吴的心脏猛地一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
那口铜锅,是甲五的象征,是他们这群老家伙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现在,它竟然被人挖了出来,还被无情地砸碎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涌上心头,有愤怒,有悲凉,还有一丝深深的无奈。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那些老物件,那些老传统,终究还是逃不过被遗忘、被抛弃的命运吗?
他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转身,回到了屋里。
屋里还是老样子,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木床,还有那张摆满了各种工具的老旧工作台。
老吴走到工作台前,从抽屉里翻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钳,又走到灶台旁,往灶膛里添了几把柴火。
火苗舔舐着锅底,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老吴将铁钳伸进灶膛,夹起那块带着铜锅碎片的砖头,放在火上炙烤。
砖头被烧得通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老吴却仿佛毫无察觉,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当砖头烧到通红发亮时,他小心翼翼地将它从灶膛里取出,放在一块新浇的水泥井盖模具上。
然后,他用铁钳夹住铜锅碎片,用力地压进水泥里。
滚烫的铜水瞬间与水泥融合,发出滋滋的声响,一股白色的烟雾升腾而起,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老吴没有停手,他一下又一下地压着,直到那块铜锅碎片彻底嵌入水泥之中。
三天后,那块带着铜锅碎片的水泥井盖,被铺在了村口的路面上。
井盖并不显眼,它混杂在其他的井盖之中,毫不起眼。
只有当行人踩在上面时,才会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嗒”声。
那声音很轻,很细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它却像是一种暗号,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村里的放牛娃们,每天都会赶着牛群从这条路经过。
他们并不知道这块井盖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总觉得踩在上面的时候,特别的“顺”。
于是,他们总是忍不住多踩上两脚,让那“咔嗒”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谁也不知道,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稚嫩的脚步,为那段被遗忘的历史,默默地打着节拍。
林小满最近春风得意,她主持的“城市之声”栏目,因为收视率稳步攀升,被台里正式纳入常规新闻的前奏。
这意味着,她的节目,将会每天晚上七点,准时在省台播出,黄金档啊!
编导找到她,让她尽快提供一批新的环境音素材。
林小满手里倒是有不少存货,各种标志性的城市生音,应有尽有。
但这一次,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她没有选择任何标志性的声音,而是提交了一段长达四十分钟的无重点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