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说不清哪不对(2 / 2)
周晓芸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周晓芸的指尖划过粗糙的牛皮纸,那份“城市早市叫卖声谱系”申报表,像一张旧船票,仿佛还能闻到当年菜市场里带着泥土腥气的喧嚣。
往事不堪回首,她叹了口气,心想这玩意儿还是让它在故纸堆里继续吃灰吧。
正当她准备将这烫手山芋塞回档案架时,手机像得了帕金森似的震个不停。
省台新闻热线推送:某小学课间操魔改,告别《小苹果》,拥抱“行为艺术”——无音乐,全靠人力原始节奏。
周晓芸心说,这年头,不整点幺蛾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教育工作者。
视频里,一群小萝卜头在值日生的“土嗨”指挥下,敲铁栏,拍窗框,跺地板,愣是把课间操跳出了行为艺术的味道。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概是觉得比广播体操带劲。
周晓芸本想关掉,突然,背景音里一段风穿钢筋的呜鸣,让她虎躯一震。
这声音,像极了老吴的“甲五”变奏!
她赶紧点开放大,仔细分辨,没错,就是那熟悉的味道!
那感觉就像是dNA动了,爷青回!
“这…这也能行?”周晓芸喃喃自语,嘴角却忍不住扬起。
她没有保存视频,只是小心翼翼地将那份尘封已久的申报表,轻轻地夹进一个崭新的文件夹,封皮空白,没写任何名字。
“周秘书,你在看什么呢?”身后的档案管理员老李,不知何时凑了过来。
周晓芸的心跳有些加速,她飞快地扫视四周,确定老李只是好奇地探头,并没看清她手里的东西。
“没什么,李叔,就看看以前的项目资料,学习学习。”她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将文件夹塞回档案架。
老李也没在意,嘟囔着:“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爱翻旧账……”转身走了。
周晓芸长舒一口气,关上档案室的门,快步回到办公室。
办公桌上,一份红头文件赫然在目:《关于开展“全省校园安全演练标准”修订工作的通知》。
“又来?”周晓芸皱了皱眉,这种形式主义的玩意儿,她向来嗤之以鼻。
下午的讨论会上,各路专家齐聚一堂,慷慨陈词。
无非是老生常谈,强调安全意识,规范疏散流程,力求万无一失。
“我认为,最有效的引导方式,还是高分贝的警报声!”一位专家斩钉截铁地说,“警报一响,学生们自然会条件反射地跑起来!”
周晓芸沉默不语。
警报声?只会让人更加恐慌吧?
突然,她想起什么,打开手机,找到一个音频文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这里有一段录音,请大家听一下。”
她清了清嗓子,点击播放。
录音里,嘈杂声传来,那是某中学的消防演习现场。
没有刺耳的警报,没有老师的嘶吼,只有密集的脚步声,越来越快,越来越齐。
仔细听,能听出孩子们奔跑时的呼吸声,甚至能感觉到地面轻微的震动。
在最后十米,所有脚步戛然而止,整齐划一,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录音在循环播放。
“这是……”一位领导疑惑地问道。
“这是一次普通的消防演习,但学生们完全是自发地,依靠集体的节奏感完成疏散。”周晓芸平静地说,“如果恐惧会打乱节奏,那为什么他们越跑越齐?”
没人回答。
“我建议,将这段录音作为我们小组讨论的背景音。”周晓芸说完,也不管其他人什么反应,径自将手机放在桌上,循环播放。
会议草草结束。
散会后,一位专家收拾东西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钢笔在桌上轻轻敲着,节奏与录音里的脚步声,完全一致。
他愣了一下,飞快地拿起笔,塞进公文包,落荒而逃。
与此同时,省电视台技术科的赵志明正对着新启用的地铁报站系统发愁。
“必须用最标准的电子音!要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厂商代表在一旁喋喋不休。
赵志明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却直犯嘀咕。
这冷冰冰的电子音,听着就让人不舒服,哪有半点人情味?
送走厂商代表,他偷偷溜回机房,开始捣鼓起那套报站系统。
“既然不能明着改,那就暗着来。”赵志明嘿嘿一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他先是在“到站提示”后,加入0.3秒的静默,然后又嵌入了一段极低频的震动——正是静音亭雨夜频率的压缩版。
这段频率低到几乎无法察觉,但却能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心。
试运行当天,不少乘客都觉得这报站声听着有点不一样。
“说不清哪不对,但就是觉得特别舒服。”
“感觉没那么刺耳了,更柔和了。”
技术组的同事也发现了异常,开始排查设备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