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鉴宝逆袭:透视后我靠捡漏赢麻了 > 第355章 三种猜测

第355章 三种猜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说不清啊,我觉得不像是工匠的笔误,要知道官窑做完要层层筛选的,不符合的瓷器都会砸掉,百不存一,将最好的送进宫里。”

“一个工匠马虎可以理解,那么多人马虎,不太可能。”

杨青云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楚峰附和着:“有道理,我也觉得不会是工匠笔误。那该如何解释呢?”

杨青云神秘一笑:“目前来说一共有三种说法,我说出来,你看看哪种比较靠谱。”

楚峰默默倾听。

“第一种,是康熙迷信说。”

“迷信?”楚峰不明白瓷器怎么和这个有关联。

杨青云点头,继续说道:“据《清史稿》记载,康熙皇帝忌讳瓷器易碎,寓意不吉利。

他8岁登基,就下令不让瓷器上写年款。

后来,或许是为了转嫁寓意,有人猜测康熙想用大明代替大清,

这样碎了也是大明碎了,而康熙年号还在延续。”

楚峰听后觉得有趣:“那第二种说法呢?”

“第二种,牵扯到三藩之乱。

清朝入关后,只真正统治了北方,南方还在吴三桂等藩王手里。

南方百姓怀念大明,痛心国破家亡。

有些工匠冒着杀头风险,在瓷底偷偷写大明康熙年制,以抒发对前朝的怀念之情。

这些瓷器很可能就是吴三桂统治的地方烧制的。”

“这个说法似乎比较靠谱。”楚峰听后,觉得这个有些道理,毕竟景德镇在南方。

“那第三种呢?”

杨青云顿了顿,声音低沉几分:“第三种说法是清王朝为了稳固政权,顺利承接大明王朝的影响力。”

“清朝入关后,局面不稳,内忧外患。很多明朝的藩属国只认大明,根本不认、不了解清朝。

清王朝为了拿到国外利益,在对外邦交上清朝初期,自居继承了明朝,这一点在清朝初期的文献上可以查到。”

“还有瓷器,大明的瓷器享誉世界。

为了让外国人接受新瓷器,所以清朝初期,顺治,康熙,雍正,这三个朝代的瓷器落款都出现过大明的字样。

到了乾隆,清朝强大,便再也没有延用大明的国号。”

“当然,还有一些观点说,是宫里太监偷偷调包的,这些瓷器都是假的。不过经不起推敲。”

“楚峰,你觉得哪种观点更可信。”杨青云说完,询问楚峰。

楚峰听完这三种解释,似乎都有一些道理。

“我觉得第二种,吴三桂控制的地方烧制的比较靠谱。”

杨青云摇头叹息:“这三个观点之间专家争论不休,各有道理。

我也觉得第二种观点说服力强一些。

至于真相,依旧是个谜团,没有确切的文献说明。”

楚峰向杨青云感谢:“不过,听完杨馆长一番讲解,我也算是对这落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没关系,你这件青花罗汉图钟,品相保存得很好,落款将使得它更加稀有,价格最少翻好几倍。”杨青云估测着。

楚峰听得窃喜,这也是从慧真和尚手里捡漏了,还好之前他没有卖掉,不然也不轮到他。

杨青云看着眼前的瓷器很喜欢。

“小友,你这宝贝,我博物馆想收,但预算有限。还是算了。”

“我有个老朋友,是位瓷器收藏家。要不,我把你介绍给他?

保证价格公道,不会让你吃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