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54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21

第254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2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1、感遇诗:对某种事物有感而作的诗,叫感遇诗。陈子昂的《感遇》共38首。从所写的内容看,n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作者针对唐朝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所以叫做“感遇”。

2、兰若:兰,香草,多年生草木,夏秋间开花,有香气,属菊科,和现在所说的兰花不同。若,杜若,一名杜蘅,水边香草。作者用这两种香草来比喻自己。

3、芊蔚:花叶繁茂。何:多么。青青:即“菁菁”,繁盛的样子。

4、幽:暗。兰草幽香清远,被称为幽兰。空:尽。

5、朱:红色。蕤(rui锐音):花下垂貌。

6、袅(niao鸟音):这里形容秋风吹动枝干摇曳的样子。一说是秋风吹拽貌。

7、岁华:华通“花”,草木一年一度荣枯叫岁华。摇落:遭风吹动而凋谢飘落。

2)《登幽州台歌》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释义:

696年,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这是他第二次从军)。攸县出身亲贵,不懂军事,陈子昂曾献奇计,不仅未被采纳,还受到降职处分。

当他登上幽州台时,感到未能碰上古代燕昭王重用乐毅,那样人才的际遇;而后来的英雄人物,自己又没看见,于是就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他想到自己有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却无从施展,于是就悲伤下泪。有怀才不遇,知音难逢之感。

这首诗境界阔大,含义深刻,会使人感到在辽阔的宇宙和无限的时间长河中,有什么作为才不是虚度一生。它的客观意义是较为深远的。

译文(参考):

向前望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贤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若渴的明主。

想到天地宇宙的浩渺无穷,不禁悲从中来,独自潸然泪下。

注释:

1、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蓟丘、燕台,唐时属幽州,所以叫幽州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2、悠(you优音)悠:长远,无穷无尽的样子。

3、怆(g创音)然:悲伤。涕:眼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