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57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24

第257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2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3、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因此杨柳和离别容易引起联想。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行人临去折柳,以后常吹笛表达离愁。

后人诗中因此有时把吹笛、折柳、怨别三者联系起来。本篇在这里说的是羌笛吹奏《折杨柳》曲,其声哀怨,似在怨柳(实即怨别),但是对玉门关外的杨柳其实不必抱怨,因为它也是得不到春风抚慰的。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2)《登鹳雀楼》

原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登鹳雀楼远望所见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反映了祖国山河雄伟壮阔的图景,抒发诗人高瞻远瞩的情怀。

译文(参考):

(1)

太阳要落山,黄河奔大海。

想看千里景,再上一层台。

(2)

登上鹳雀楼远望,看夕阳依山下落。

涛涛黄河东入海,祖国山河伟壮阔。

望登上更高之楼,使眼界更加开拓。

(虽是写当前实感,却似在表示作者的胸襟抱负。)

注释:

鹳雀楼:《清一统志》:“山西燕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唐属河东道)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雀:一作“鹊”,一种形似鹤与鹭的水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