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欲争朝堂,当头一棒(1 / 2)
镜湖的风很少,眼前这一碧万顷的湖面,真个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位枯坐湖畔十余年的钓叟,滔天的野望。
手中的鱼竿不是在钓鱼,而是在探视自己的心。
“去将荀先生请来。”
越王淡淡吩咐一声,便有护卫如山中兽般没入了林间。
不多时,荀先生快步而至,恭敬行礼,“王爷。”
越王指了指一旁的小马扎,“坐。”
荀先生小心翼翼地坐下,脸上的惶恐与感激毫不掩饰,这让越王颇为满意。
一个有能力又知进退的下属,很难不让上位者喜欢。
所以,越王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中京那边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吧?”
荀先生点头,“王爷放心,在下已经按照王爷的吩咐,让朱俊达给那些朝臣们都写了信,差心腹送去了京城,布置了反击的事情。眼下应该都已经收到了。”
越王颔首,轻笑,“这位齐侯,还以为本王会在这些贱奴身上跟他死磕,却想不到本王将战场定在了朝堂。”
荀先生笑着道:“毕竟在此刻的江南,单论名义上的权势,他一手遮天,谁也不敢正面与他抗衡,只有从朝堂来的压力,才能真正束缚住他的手脚。”
越王轻笑一声,“年轻气盛,心高气傲,自以为有一身本事便可为所欲为,但终究不知道,天下这潭水有多深。便是皇甫靖当了皇帝又能如何?古往今来,有几个真正说一不二的皇帝?”
荀先生连声附和,“他以为他掀起废奴之事,可以借此破局,但却不知道,这是捅了多大的篓子。”
越王轻松道:“算算时间,俞翰文差不多也该回去了,有他的军权支持,荀先生可以去坐镇杭州,布置好一切,等待咱们这位钦差大人得意地凯旋了。”
荀先生恭敬起身,“那在下这就收拾动身,必将替王爷拖过剩下的时间。”
越王满意点头,待荀先生离开,看向湖面的目光,眼神里充满着对胜利的自信。
废奴?
若是别的事,本王还不那么好动员这些已经身居高位的朝官,但你捅了这个篓子,那就不要太简单了。
你是捅在了他们的心肝上啊!
他们会比本王还积极的。
越王嘴角微微勾起,距离胜利,就还剩两个月了。
中京城,宫城,广宇楼。
年迈的先帝喜欢待在御书房,但年轻的新君,则喜欢登高远眺。
先帝也不是一直都喜欢窝在房中,先帝也曾年轻。
新君将来或许也会喜欢蜗居,但他雄心正盛。
平日无事的时候,他基本都在广宇楼上,不少政务也都在此讨论。
这儿,也成了大梁新的权力核心。
三楼的堂中,曾经的卫王,如今的大梁新帝斜倚着凭几,望着大门外辽阔的景致,眉头却不自觉地紧皱着。
他慢慢拿着一块糕点,一口一口,却吃不掉忧愁。
他对齐政的整个计划,有着比较充分的了解。
自从齐政离开,他也和齐政一直保持着五日一信的频率。
百骑司的人,也从江南及时地送回了许多的信息。
但老实说,在此刻的他看来,他还是有些低估了齐政面临的困难。
他没想到,即使他给了齐政如此煊赫的权柄,江南那帮人居然还敢如此狂妄。
杭州府居然有胆子只派出一名推官去迎接。
同时还敢勾连士绅,让齐政一行数日走访无功而返。
江南风气之劣,可见一斑。
这不是目无齐政,这是目无朝廷!
他知道此行会很难,但没想到会这么难!
他虽然知道齐政定下的破局之法,但更知道,从想法到实现有着怎样的难度。
如今他虽然登临至尊之位,但也体会到了当初父皇面对江南时,那束手束脚的心情。
这大半个天下的赋税所在,这大梁半数子民所在,一旦有个什么闪失,那就是宗庙社稷的动荡了。
可以他的性格,至少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是万不会任由齐政在江南马失前蹄甚至就此陨落却袖手旁观的。
哪怕拼着打碎了江南,他也要支持这位与他一路走来的良臣兼挚友!
当初的他,什么都没有,尚能和齐政一起并肩走到现在,如今又有什么怕的!
就在他眼神渐渐坚毅的时候,一阵脚步声从下方响起,不多时,伺候在一旁的童瑞上前通报,“陛下,隋统领来了。”
卫王眉头一挑,“宣。”
很快,一身黑衣的隋枫来到了卫王面前,“臣拜见陛下!”
“免礼。”
卫王看向他,“何事?”
隋枫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双手递上,恭敬道:“陛下,齐侯通过百骑司,送来一封急信。”
卫王登时神色一喜,一丝几乎显而易见的急切在他脸上浮现,当即伸手接过。
仔细检查了一遍火漆之后,他拆开了信封,齐政的言语从白纸黑字间跃入眼帘。
【陛下恭安,臣今日已至湖州,先安湖州士绅之心,后定湖州奴变之局,以此为基,悉闻江南情报,收湖州青壮一千五百人,将启程前往嘉兴】
【幸得陛下之庇佑,臣此番谋划,截至目前,皆得实现,湖州官绅皆不怨朝廷,而与越王渐生嫌隙,地方家奴亦对越王深恶之,其中关窍如下:】
【臣猜测,越王或将鼓动朝臣,在朝堂施压,以废奴之事为天下之大不韪,广结朝臣,攻讦于臣,以此拖延陛下及臣之注意,臣以为,或可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