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富长良心,百姓可以(1 / 2)
“这难不成还是百姓的错?”
朱元璋沉声发问,语气里掺杂着怒气。
“还真是这百姓的错。”
汤和温声温气地答道,随即虚手一指,指向洛阳新都东城门处时时刻刻进进出出的人群、车辆:“陛下又不是不知,我大明如今经商一道何其昌茂,连海外之处也全部打通,来来回回的商队不绝。
即便是有再多人口,要想安稳活下去也非常容易,莫说是在这天子脚下了。
只要不是那悖懒之徒,前去寻个伙计的活计,不说能娶妻生子、富庶安康,好歹也绝不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这些人,不过是靠着乞讨为生罢了,甚至还指望着靠这发点小财。”
汤和一番话下来,把朱元璋说得更是瞠目结舌。
他朱元璋也做过游僧,当年走遍天下,可从来没听说过当乞丐还能发财的。就算不是大残,只是小疾,这也着实冲击了他的三观。
“陛下不信?暂且等等,等到日落时分,这些乞丐便会原形毕露了。
有的是真乞丐,袖子里藏着残疾;有的却是假乞丐,日子可比洛阳新都普通百姓还要富庶得多。”
汤和又是一声冷笑。
见旁边的徐达摆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态度,朱元璋明智地闭上了嘴。
直觉告诉他,若是再继续追问,说不定他这个朱家的太上皇,就要成个小丑角色了。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日头西斜。
淡淡的晚霞晕染着红光,出现在东门上空。
商户的货车加快速度,迅速进城;大街小巷里,各处的百姓也面露焦急之态,纷纷往家里赶。
如今的洛阳新都虽没了宵禁,但生活节奏却也有了几分后世大都市的意思,更何况没人想耽误晚上的时间,不想让家里人多等候片刻。
也在此时,朱元璋、徐达、汤和三人坐在一处汤面摊子上,吃着上好的阳春白面。
面上还放了两撮青菜、几颗肉丸子,朱元璋碗里额外加了肉饺子,徐达和汤和的却没有。
两人常年在大明军校的办公室坐着,久坐得肩周炎都快发作了,本就没多少劳作量,再加上年纪大了胃口不如从前。
见朱元璋“吸溜吸溜”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宽面条,吃得格外起劲。
他们俩只能望洋兴叹。
“来了来了,太上皇,您瞧。”汤和恋恋不舍地移开目光,眼角余光瞥向街道角落处还在苦苦哀求的乞丐。
待街上的人影渐渐散去,那乞丐才慢悠悠地站起身来。
没过多久,一辆人力黄包车停在了乞丐面前。
拉车的车夫点头哈腰,满脸赔笑:“黄老爷,实在对不住。方才路上堵车了,您老也知道,眼下这新都天子脚下,买蒸汽小汽车的人可是越来越多,咱们这些拉车的伙计,日子也没前几年那么好。”
“放你丫的狗臭屁。这洛阳新都有几家几户能买得起车?”
乞丐装扮的人冷笑一声,没好气地将身上的破烂衣服裹成一团,丢在黄包车上,接着挪了挪屁股坐上去,安安稳稳地露出怡然自得的神态,“老爷今天创收还不错,还不赶快走?”
“哎,黄老爷坐稳喽。”
车夫应了一声,拉起黄包车、迈开脚步,快中带稳地朝四方街走去。
一场“乞丐变老爷”的戏码,被刚吃完阳春面的朱元璋从头到尾看了个遍。
徐达微微一笑:“太上皇,您可知这位黄老爷今天创收了多少银钱?”
朱元璋傻乎乎地摇着脑袋,又朝旁边的汤和递了个眼色。
汤和嘿嘿一笑,伸出一只手,不卖关子地道:“可是足足五两银子。”
虽说如今的大明天盛一朝经贸发达,但银钱的购买力却并未下降多少。
在大明银行控制着市面上银钱流通量的前提下,如今银钱的购买力,同洪武一朝可谓大同小异。
毕竟市面上的货物量大大增加,银钱量虽也同步增长,却不会造成大幅贬值。
所以这五两银子,在朱元璋的记忆里,可是寻常一家三口一年才能攒下的积蓄;即便放在繁华的洛阳新都,寻常人家好歹也要一两个月才能攒到。
可如今一个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居然能赚这么多?
这时朱元璋脑子里忍不住蹦出个念头。
他眨了眨眼、转了转眼珠,看向旁边的徐达、汤和二人,语出惊人地道:“实在不成,咱们哥三个也当个乞丐。
至于这黄老爷的事,先当一当,当了再说。”
朱元璋这太上皇一开口,顿时把徐达、汤和两人惊得傻了眼。
二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知道您老年轻时当过游僧、挨过饿,可也用不着年纪大了再专门体验乞讨生活?
微服私访也不是这么玩的。
就算您老想忆苦思甜、重温年轻时的苦楚,也不用拉着我们兄弟俩。
徐达最先反应过来,连忙找借口:“太上皇,微臣忽然想起,大明军校明日有大演练,还有其他各地军校的好儿郎要来洛阳新都。
可要我这个名誉校长前去统筹,实在脱不开身。”
见徐达找了个这么名正言顺的理由,汤和也不遑多让,摆出一脸遗憾的模样,拍着胸膛道:“太上皇老大哥,我们兄弟实在想跟着您一起,可真是有心无力。
大明军校的事您也知道,关系到我大明年轻一辈的根基,绝不能出半点闪失,不然我们肯定陪您去了。”
汤和话音刚落,徐达还在一旁无奈点头,朱元璋却白了他们俩一眼,瞬间识破了这俩老小子的阴谋诡计。
他大手一挥,直接展露浑不吝的性子:“反正咱不管。咱现在就算不是皇上,也是太上皇;就算不是太上皇,也是你们俩的大哥。一天是你们的大哥,一辈子就是你们的大哥。眼下,是不是该听老大哥我的话?”
说着,朱元璋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肱二头肌,前臂往后一屈,肌肉线条分明。
这可不是靠蛋白粉堆出来的,而是多年征战、劳作练出来的,格外有震慑力。
徐达看了看自己年过半百、即便有养生之法和太医院调理,依旧显得瘦弱的身子骨,明智地把目光投向了汤和。
汤和的身子可比他硬朗得多,不然史书上也不会记载他能活到跟朱元璋差不多的年纪。
可汤和却辜负了徐达的期盼,突兀地大笑起来:“嗨!不就是大明军校嘛。俺刚才想清楚了,实在不成,不还有宋国公、魏国公他们几个家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