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浊流滚滚 > 第232章 看院落感慨万千 十年间过往如烟

第232章 看院落感慨万千 十年间过往如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老人去世,也很麻烦,匠人做棺材,以及叫人挖墓,整整用了七天时间,才把老人葬埋完毕,费用一大堆,没办法,张良只能借债,使得这紧迫的日子更加加剧。

真是:生老病死属自然,家庭贫困就作难,

鼓着穷劲尽力办,仍觉对亲有亏欠。

老伴李翠兰突然离走,铜锁就像失去活下去的动力,信念崩溃,身体急剧衰老,最终还是抵抗不住,老伴去世的第二年,他也病倒不起,医治无效,最终还是追随老伴去了。

庆幸在母亲去世做棺材的时候,就给父亲做好了棺材,在父亲去世,就耽搁的时间较少,其他也是照旧,再穷再难也一样要尽心尽力,完成心愿。

这些大难,都发生在大灾之年,这些对张良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悲上加悲,乡里流传着一句谚语:死人和活人分家,管你有没有钱,他都要硬分。人活了一辈子,理应安葬好,做后辈的,人人明白这个道理。可生活的困境,使得儿女想尽孝心,又无能为力,只能跪在父亲灵前,用那悲壮的哭声,和滚滚的泪珠,向亲人诉说自己的不甘和无奈。尽管如此,张良还是东拼西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父亲安葬了。

对金珠摧残更多,婆家已这样了,娘家的大伯,大妈也相继离世。亲人的离别,一次又一次的冲破她的泪泉,让她把积压在心里苦水,通过泪水,倾泄干净。真有流不尽的泪水,诉不完的衷肠,忘不了的恩情,只留下说不出的愧对和遗憾。

还有最让人痛心的是,大伯大妈都在离世之前,都受到病痛折磨。老天爷就像觉得,庄稼人劳累一辈子,苦生活还不够折磨你,最后使用更残酷的方式,让你身心全面崩溃,并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活明白的人,也就有一个心理,在离世的时候,闭上眼睛就走,不受任何痛苦,就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可叹的是生命不由自己,那是老天在操纵着。

无情的岁月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带走,它对活在世间的人们,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强行的执行着,它特定的,不可更改的条款,强迫人们遵守这个规律。人类的繁衍,也似乎和自然抗衡,就这样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世代循环,形成一个繁杂的世界。

在这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奈,只能默默的承受一切。任何超越现实的想法,都是空想,甚至是多余,管你是否情愿,管你是否高兴,都会被岁月的潮流推向前走,从生到死,不可抗拒,没有那个可以超凡脱俗,不接受这个规律。

活着的人们,似乎感受不到前人的疾苦,他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生息繁衍,抚养后人,承担责任,挺起胸膛,无怨无悔的接受天地的洗礼,岁月的磨练。每个人利用自己才能与智慧,不惜余力,拼着命的去拼搏,争取改变自己穷苦的窘境,力争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好一点。残酷的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在这条生存的道路上奔命,从而演绎着生命的悲欢离合,兴盛衰败。生活也变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人如鱼得水,潇洒自如。有人贫困潦倒,生活拮据。有人被苦难包围,沉浸在泪水之中。

而就在这个困苦时节,张灵出嫁成家了,他的丈夫是名主任医师。她们结婚在城里,因家里路途遥远,农活繁忙,加之信息不通,使得金珠没能去参加婚礼。两人结婚后,专门回娘家,拜见了金珠和张良,认了亲后,因时间紧迫,忙于工作,第二天就走了。在张灵心里,娘家是自己心灵的依靠,永远不能忘记。

真是:女想娘家因是根,骨肉相连亲情真。

人活在世何相依?血缘万代传基因。

十年后,铭芳也长成了大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在铭芳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张静回娘家,便给嫂嫂金珠做着思想工作,要给铭芳在县城找个婆家,缘由就是老家太偏僻,干啥都不方便,让子女去到条件好的地方,免得孩子以后受罪。开始金珠还想着,把铭芳留在身边,好自己照顾,毕竟这山里,还有人生活,自己能坚持下来,何况女儿?然而,架不住张静的劝说,最后还是同意女儿去往条件好的地方,张静从中周旋,铭芳和吴家的孩子订了婚。

张铭芳要出嫁了,几年间,张良和金珠,拼着命,把前边的欠账刚还完,家里没有多少积蓄,给铭芳没有满意的嫁妆。金珠摆着为了嫁女而嫁女的原则,啥讲究都没有,没有待客,只去了几个亲人,把女儿送走,为此,在女儿出嫁走后,金珠在家里,委屈的痛哭了半天,觉得对不住女儿,让女儿受了委屈。

张良蹲在旁边,看着金珠痛哭,眼中冒着泪花,觉得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心中有着深深的自责,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铭芳结婚后,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过了一年多,就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因为自然灾害,因为没有粮吃,立春后,冻地解封,人们自发式的起来,在沟里荒芜的山坡上开垦荒地,有人带头,就有人追随,很快就形成开垦荒地的潮流。

工作队就让村上干部,合理安排劳力,给开垦荒地让出时间,也就是想帮大家,度过粮食紧张的难关。所有的家庭,都投身在开垦荒地的热潮中,张良和金珠也不例外。

到了秋收的季节,那些出了力,垦荒多的家庭,粮食明显就有了较大收成。不单解决了口粮问题,有人趁着高价,卖点余粮,看着别人挣了钱,这更刺激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在外找下工作的年轻人,都被家里写信叫了回来,加入到开垦荒地的热潮中,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很大。

看着别人都把在外的人员叫了回来,金珠给张鑫专门写信,询问他在那边的情况,如果那边也没法生活,不如回家来开垦荒地,最起码不能饿着肚子。张鑫回信,安慰金珠,虽然粮食紧张,但国家有统一安排,让她不要担心,并把自己和张亮的情况说了一番,金珠这才放下心来。

在山沟里开垦荒地,调起了广大乡里人的积极性,有人干脆,不听从队上安排管理,自己私下开垦荒地,对生产队组织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工作队发现这样下去,生产队就失去管控,立刻召集会议,制定新的政策,将开垦的荒地,全部收到生产队,统一耕种,这才刹住开垦潮,生产力禁锢在生产队。

真是:食粮紧张真可怕,开荒自救不用抓。

局势失控就得改,约束政策就下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