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去车站欲完心愿 女儿家情面两般(1 / 2)
走出了招生办大门的铁锁,此时有点洋洋得意,为了达成心愿,他专门来趟县城,就是要把张家的张铭阳拉下马,想上高等学府,门都没有,地主家的后代想翻天,除非这个社会倒回去,我不能眼看着你趾高气扬的去上大学。
他心里高兴,也就不着急去女儿家,既然来了就在县城转转,心里还有不能忘的另一件事情,要完成那个心愿,就得去过往来客的地方打探消息,那就是车站,他向长途汽车站走去。
他想去看看,并在周围打听一下情况,最近有没有外地来的女人,在家给儿子说过了,要给铭利找媳妇,不走走过场,心里怎么能过得去?只能碰碰运气,回去也好给老伴交代,等打听清楚情况,心里有底后,然后再去女儿家不迟,回家见了儿子也有话说。
铁锁来到车站,把老伴给自己带的路上吃的馒头,吃了两个,便有意和周围的人搭讪聊天,想通过这些人了解,是否能遇见有流窜的找人嫁的女人?小小地盘,很快就被他问遍了。他转悠了半天,也就被周围的人认识了,并也知道了他的目的。
一个中年的女商贩,看着铁锁的举动,笑着对铁锁说:“老哥,你这样不行,你这就像清水河里钓鱼,看的鱼都没有,还能钓上鱼?你看车站里出来的女人,那个是找婆家的?你敢打问吗?还不让人笑你是神经病,没有你这样找媳妇的。这事要成得需找门道,得有穿针引线的人。外地来的人,首先要住店,然后才打听后事。你去往各个旅店,给店掌柜询问一番,看有认识人贩子之类的人没?或者住店的里边,有没有出门在外,想找个去处的女人?你在大街上转悠,那是瞎子点灯,白费油,根本找不到。”本来当时没有商贩,只有国家统一物资供应的供销社。由于女商贩,腿有残疾,做不了体力活,就申请了名额,摆起地摊,做起小生意,来维持生计。虽然她腿有残疾,长期的生意做得,脑子很灵光,对周围的事情很了解,她给铁锁出着主意。
真是:没有门路想投机,旁观者清递话语。
满眼迷津疑无路,简短话语拨心迷。
女商贩的话,让铁锁茅塞顿开,他听了女商贩的建议,便去各个旅店打探,并给店掌柜留下话来,又是转了半天,看着天色渐晚,他去自己住的旅店,取了东西,这才去往女儿家。安顿了其他事,这下就专心给女儿送东西,去看女儿一家。
铁锁到女儿家,女儿张花吃了一惊,赶忙询问情况:“大,家里出来啥事?你怎么来了?”这几年,铁锁忙得,没有到女儿家来过,张花也忙得没回娘家,音信都断了。
铁锁一脸严肃的说:“多久没见你人了?你妈想你想的都睡不着觉,让我专门来看你,你只顾着过你的日子,把我两个老人都忘了。你忙得去不了,也不许我来看你?”铁锁埋怨起女儿来了,把背的东西,重重放在女儿的柜上,“嗵”的一声响,明显让女儿感觉到,父亲生气了。
张花知道父亲那脾气,也没计较,就说道:“只要家里都好,我就放心了。大,走了这么远的路,就别生气了,我让这一大帮孩子顾着走不脱,我走了他们的饭都吃不到嘴里去,没有办法呀。你先坐下歇歇,我给你做饭去,一天都没吃饭,肚子肯定。”连忙就去做饭,她明白,父亲赶了一天路,肯定只啃了几个馒头。还没忘记给几个孩子说:“你们几个都快过来,叫外爷。”孩子们都围过来,七长八短叫着,很久不见,孩子都生疏了。
几个孩子和家里一大堆活,把张花给缠住了,没人帮忙,她根本没时间回娘家。就是父母亲再怨,张花也没有办法,只能祈求父母理解,原谅。铁锁看着一堆孩子,心里也为女儿感叹,难怪出不了门,一大堆孩子,把女儿给绑定了,他给孩子应着声,顺便抱起最小的说:“来,让外爷亲亲,这个最小的,还是第一次见面。”顺便从兜里掏出在县城买的几块糖来,分别给了几个孩子,然后就取出自己带来的干果,给孩子们分着吃,就算是给孩子的礼物。
张花跟唐思远的时候,唐就有三个女儿,和唐思远在一起生了三个孩子,后来唐思远坐了三年牢,中间缓了几年没生,幸亏唐家兄弟多,都给张花伸出来援助之手,帮她渡过艰难的三年。唐思远出狱后,由于村上缺乏有知识的人,他又被聘请成了教师,尽管不是校长,对唐思远来说,还是很满意的。后边张花又生了两个孩子,现在总共就有八个孩子。按照张花的身体状况,再生五个,绝对不成问题。四个孩子都在上学,还有两个上不了学,最小的还在怀里哄着,只好让老大辍学在家哄最小的。
真是:结婚生子属规律,男欢女爱难抗拒。
多子多福传统观,乡风民俗永传递。
唐思远看见孩子就烦,借着学校里有事,给孩子批改作业,有意躲避,假装忙到很晚才回家。气的张花和他闹矛盾,并以分开睡胁迫。可唐思远根本不管她怎么样,走出门就不管家里的事,一切都统统归在张花身上,张花无可奈何,只能硬撑着。
唐思远晚上回来,就两个字:哄她,好话能说几箩筐,每个晚上都不放过发泄的机会,用他的话说:要把缺失的三年给补回来。张花架不住他的纠缠,不得不顺从,这让张花怀孩子的几率直线上升,不生都不由她。
实际上,处在那个阶段的家庭,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没有其它夜生活的家庭,夫妻生活,也成了他们唯一的乐趣。没有节育措施,女人们也只能顺其自然,能生既生,谁也阻挡不了。何况,那时正处在人多力量大的年代,谁生得多,还能得到冠军母亲的称号,并受到表扬和奖励。至于女人受苦受累,也就被理解成份内的事了。八个孩子的生活,就成了张花特大的负担,一家人十口就要吃饭,穿衣服、鞋都要一针一线的去做,还要跟着生产队干活,真是一个人恨不得分成三个身子,分头去干那干不完的活。
累坏了的张花,骂唐思远道:“你只管生,不管养,你看几个孩子把我累成什么样子了?我看你是要把我累死才心甘。”
唐思远应道:“这过日子,各个家庭都一样,谁家不是这样过的?我也在挣钱养家,要不,你每天花费从哪里来?我看咱家,比起那些没有钱花的家好得多了,养孩子那有不受累的?多子多福嘛,等以后孩子长大了,你就要享福了。”唐思远藏有私房钱,平时又有收入,经济上自然比那些没有收入的家庭好得多了,这些张花心里也清楚,所以他说话比张花硬气。
“就你理长,就你会说,不知道我上辈子欠了你多少债,今世给你还债来了。”张花说不过唐思远,只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唐思远也趁机转变别的话题,和她说些别的事情,日子也只能照常继续进行,就像今天这个样子,哪有时间回娘家,父亲再怨,张花也没有办法。
真是:想着娘亲心难安,看着儿女即犯难。
个人心事埋心底,日子煎熬咋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