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郑成功气势如虹,路线选择引发历朝皇帝大争论(2 / 2)
郑成功满意地看着面前的诸多精锐部下,对着一旁的几名幕僚道:
“某些人应该很快就能得知这些场面,派往附近招抚的使者们可以出动了。”
郑成功这一次带了数以万计的家眷过来,那可是要在江南这边定居的。
招抚江南,是郑成功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江南能群起归顺,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郑成功招抚江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短短数日之内,句容、仪真等多座城池相继归附。】
【在招抚的同时,郑成功也并没有忘记对南京的攻略。】
【在占领镇江后,他派出一支上百艘船只、三千兵马的先锋军抵达南京附近进行侦查,为大军开路。】
【几天过后,镇江地区尽数归顺,郑成功也召开会议,商讨对南京的作战事宜。】
郑成功笑容满面,对着面前的众将开口道:
“眼下攻克镇江,我军进军南京的线路又多了一条。”
“尔等都来说说,是从水路还是从陆路进取南京呢?”
南京在被满清占据后,已经改名为江宁府。
但对大明这边来说,南京自然还是大明南京!
一名部将开口道:
“国姓爷,咱们一直以来都是水路作战,这一次自然也应该走水路。”
但另外一名部将却却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意见,道:
“古人有云,兵贵神速。”
“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一场巨大的胜利,那我们就应该从陆路用最快速度直取南京。”
“敌人若是敢迎战,我们正好击溃他们,一举拿下南京。”
“敌人若是不敢迎战,我们也可以包围南京,再派出兵马去攻略其余地区,彻底断绝南京的希望,自然让南京中的鞑子绝望投降。”
“假如走水路,现在吹的是西风,我们逆风而行,速度远远比陆路要更慢。”
“如果因为走水路浪费时间,导致南京城内有其他清军援兵赶到,那就是真正的延误战机了。”
郑成功摸着胡须,认真地听完了这一番话,缓缓点头。
“有道理。”
但是,这番主张陆地进军的想法,却遭到了其他绝大部分将领的反对。
“国姓爷,咱们一直以来都是擅长水路作战,倘若此番陆地进攻,岂不是以我之短,击敌之长?”
“国姓爷,咱们的大炮、火药各种装备都是在船上,陆路一时半刻间又如何能找到这么多民夫、车马来进行运输?”
“国姓爷,过去那么多场战斗早已证明,陆地作战往往对咱们不利。南京之战乃是最为关键之役,切不可将希望寄托在陆地上啊!”
“现在可是酷暑季节,走陆路还要日夜兼程,将士们怎么受得了?走水路大家还能在船舱里乘凉呢。”
……
一番表态下来,竟然只有寥寥几人支持陆地进攻!
这也让原本赞同陆地突袭的郑成功,陷入了长久的迟疑中。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开始了激烈的争论。
【汉高祖刘邦:朕觉得吧,围攻这种大城是必须要陆地进攻才行的。】
【光武帝刘秀:是这个道理,走水路还是太不靠谱了。】
【吴大帝孙权:你们可别小看水军啊,就算是金幕没出现之前,朕也是用水军在赤壁击溃的曹阿瞒!】
【魏武帝曹操:呵呵,你这辈子也就这件事情能聊了,要不朕让张辽和你谈谈心?】
【秦始皇嬴政:朕也觉得还是陆路靠谱,不过这里可以问专业人士啊,@唐太宗李世民,你怎么看?】
……
大明世界之中,群臣都激动起来,各种表达意见,甚至开始了相互争论。
“陆路进攻最佳!”
“江南水网密布,是水军能最大程度发挥的场所,郑成功水师天下第一,就应该走水路!”
朱元璋沉默良久,看向一直也不说话的朱棣。
“老四,你怎么看?”
朱棣已经当了好些年太子,但老朱一直觉得“老四”这个称呼比较顺耳。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朱心中的“太子”,始终还是朱标。
不过这个理由就没必要拿出来扎老四的心了。
朱棣认真地思考了一下,道:
“若是从江北进攻南京,自然是水师优先,没水师都过不了江。”
“但从镇江出发,又是在逆风、逆流的情况下,儿臣觉得甘辉陆路突袭的意见才是最正确的。”
朱元璋嗯了一声,并未发表结论。
朱棣旋即有些好奇地开口道:
“父皇,您的想法呢?”
历朝历代皇帝中,论到对水师的指挥,朱元璋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老朱真正意义上的“立国之战”,就是在鄱阳湖水战中以少胜多,干掉陈友谅!
朱元璋哼了一声,淡淡开口。
“水路能走,陆路也能走,兵力又有绝对优势。”
“那水陆并进不就行了?”
朱棣愣住。
这一刻,金幕中正好飘过李世民回答秦始皇的弹幕。
【唐太宗李世民:水路和陆路又不冲突。郑成功十万兵马,可以先派两三万先锋从陆地兼程急进先围住南京,主力和后勤物资走水路慢几天跟上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郑成功呼出一口气,下定决心。
“既然大家都觉得走水路好,那咱们就明天出发,走水路前往南京吧。”
郑成功平日里治军非常严厉不假,但在关键时刻,他往往也愿意听取大部分人的代表意见。
有不少人也因此批评郑成功,认为他缺少杀伐决断的气质,没办法在关键时刻引领胜利。
这一次,究竟是群体的智慧更优,还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呢?
时间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翌日,郑成功开始率领主力部队离开镇江,逆流而上,向南京进发。
但事情的走向,却如支持陆地进军的将领们。
由于逆风、逆流两大因素,郑成功麾下的船只,尤其是那些大船,在滔滔江水中完全无法前进。
不得已之下,只能召集大量纤夫,在江边拉着一艘艘大船艰难前进。
纤夫们一个个汗如雨下,但大船的前进速度却如同龟爬一般。
整整用了十多天时间,郑成功才终于率领舰队主力抵达了南京城外的江面上。
对此,那些主张陆地进军的将领们也是心急如焚,忍不住跺脚长叹。
“十天时间,走陆路怕是都足够将南京攻克两次了!”
不管怎么说,郑成功终究还是抵达了南京城。
这场北伐之战的最关键时刻,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