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收割全球(2 / 2)
......
随着协议签订,华国的工业机器也全面启动。
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全国数百万工人进入战时生产状态。
疫苗、检测试剂、防护服、呼吸机……
一条条生产线连夜开动,灯火通明,昼夜不息。
港口码头一刻不停,一艘艘集装箱货轮载着物资驶往蓝星各地。
而回程的船舱里,则装着各国递来的“诚意”:
精密芯片、先进仪器;
稀土原矿、能源合约;
甚至包括科研资料、港口使用权和高等级产业对接清单……
这是蓝星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规模的全球反向输出。
这一年,蓝星陷入集体停摆。
唯有华国Gdp实现高速逆增长。
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后一块净土。
这一幕,被无数外国富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对于他们来说,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病毒不会因为你有多少钱就放你一马。
于是,入境申请开始雪崩式激增。
但很遗憾,华国仍处于临时封国状态,这些申请统统石沉大海。
直到某日,任星云正在与爷爷闲聊,随意地说了句:
“爷爷,他们要来也不是不行啊。”
“但这么大的地儿,也不能白住吧?”
“收个房租,总不过分吧?”
任兴国沉思片刻,随后拨通了商务部的电话。
三天后,华国正式对外发布消息:
“临时入境评估通道”启动。
允许国外人员以投资身份前往华国定居,名额限定为一万人。
但审查标准极其严苛:
所有获批者必须根据华国要求,完成对华投资。
首笔金额不低于五千万华币,部分申请者甚至高达数亿元。
除此之外,还需承诺在未来数年内,持续进行对华投资、技术共享。
门槛之高前所未有,但富豪们依旧争先恐后,蜂拥而至。
事后,有外国专家估算:
仅在这一年的全球贸易中,华国就至少赚取了数万亿人民币。
随着经济超预期增长,华国迅速推进下一阶段战略计划:
——全球顶级科研人才招募行动。
政策条文明确提出:
【为所有愿意投身科研、拥抱和平的专家学者,提供经费无上限的研究条件;】
【提供最安全稳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与长期定居绿卡。】
简而言之——要人、要技术、要成果,不差钱。
政策一经公布,便在全球科研圈引发轰动,大量顶尖人才踊跃申请。
其中,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毫无悬念是美丽国。
眼看科研精英正一批接一批地流向东方,美丽国高层终于坐不住了。
试图以“国家安全”“核心技术外泄”等理由,限制专家出境。
但还没来得及施压,便收到了来自华国外交部的警告:
【根据蓝京组织技术协定第十一条款。】
【各成员国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拦科研人员的自由流动。】
气的美丽国科技部长,当场拍桌大骂:
“华国人,你们都是一群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