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完结!(2 / 2)
不过不要紧,陈向阳能分。
不光能分,他还和秦香兰合作,包了两座荒山。
分完了地,正好直接春耕。
以往种什么都是上面说了算,让种什么就种什么。
种子都是统一发放的。
可是今年不一样了,种子、化肥、农药乱七八糟的都得农民自己买。
供销社的种子的品类也多了不少。
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以往种过的品种,那些新品种,基本没有人敢尝试。
新品种嘛,谁知道产量怎么样。
万一质量不行,那可就坑人了。
毕竟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嘛!
种子的好坏,可是直接决定了收成的多少啊!
陈向阳承包了两座山,打算山上种果树和苞米,山脚下种蔬菜和水稻。
原本他也是想着保险起见,选一些传统的种子来种。
可是秦香兰却给他打了个电话,让他种水稻的时候,买新品种的种子。
因为那个新品种的种子,正是袁老培育出来的,秦香兰自然要支持推广一下。
至于其他作物的种子和树苗,则由她提供。
陈向阳根本就不用考虑,当即就答应了。
等众人看陈向阳竟然全部都买的是新品种水稻种子的时候,都挺吃惊的。
还有和他关系好的劝他保守一点儿,也买点儿传统的种子。
别盲目地信那些新品种种子。
陈向阳感谢那些人的好心,可是买种子的动作却是不停。
那些人见状,也只能摇摇头,感叹他不听老人言,将来恐怕要吃亏。
不少人等着看热闹,可是等出苗的时候,差距就出来了。
陈向阳的新品种水稻比那些传统的水稻长得都要粗壮。
这个时候,还有人不服气呢。
说苗子长得壮不代表产量就高。
兴许这新品种的水稻,就苗子长得壮而已,结出来的米就不行了呢!
然后又过了两个月,水稻开始抽穗了。
那些人又到陈向阳的水稻田边上去看。
这一下,没有人再说话了。
因为陈向阳水稻田里的水稻,明显比他们那些种植传统种子的水稻长得好。
等到八月份,陈向阳的水稻田开始收割的时候,他们生产队几乎所有人都去帮忙,顺便看热闹了。
人多力量大,很快一块差不多两亩多地的稻子就装进了麻袋。
一过称,人群顿时沸腾了。
新品种水稻一亩地的产量,足足比传统水稻多了一百五十多斤!
这边队长正感叹着呢,另一边儿,第二块两亩地的稻子也装好了。
会计在带着人过称。
称出来的数字依旧叫人震惊。
这两亩地的产量比之前那两亩还多出了三十多斤。
看着那一麻袋又一麻袋的稻子,所有人就是一整个后悔呀!
后悔自己胆子小,怎么当初就没买那个新品种的水稻呢!
要是自己也买了新品种的水稻,现在不也就和陈向阳一样发达了嘛!
果然,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秋收结束没多长时间,允许个体户经商的政策就出了。
秦香兰本来就时时刻刻的关心这个事情。
消息刚出来,她就带着相关的证件去注册了经营许可证,成了第一个得到许可证的个体户。
还上了报纸呢!
饭店很快就开始营业了。
陈向阳那两座山里的产出正好供给她的饭店。
等西沟大队的人再听到秦香兰的名字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各家各户基本上都有彩电了。
秦香兰的生意已经远不止一个小饭店。
她早就投资了其他产业。
食品厂、药厂、服装厂、家具厂、电子装配厂,到后来的房地产,甚至是娱乐公司,基本上什么赚钱,她就干什么。
赚了钱也不都用来享受和挥霍。
有相当一部分,都被秦香兰用到公益慈善当中去了。
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给落后地区修路架桥、资助大病患儿、给残疾人开设技能培训班、给灾区捐钱捐物······
国内哪儿受灾了,捐助名单前排,保准儿能看见秦氏集团和秦香兰的名字。
每次电视上播放秦香兰的采访的时候,西沟大队的人总要指着电视上的人像给那些没见过秦香兰的小辈儿们看,然后得意地说一句,当年你爷爷\/奶奶可是和这位大企业家一起干过活儿呢!
所有人都以为秦香兰会为了秦氏集团奋斗到最后一刻。
可就在她五十五岁生日当天,全家老小都等着给她过生日的时候,等到的却不是她本人,而是律师和一个便签。
是的,秦香兰连封信都懒得写。
只是写了一个便签。
上面也只有两句话。
【终于可以甩开你们这群小崽子退休了!老娘环游世界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