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回到清朝当海盗 > 分节阅读 333

分节阅读 33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紧急求见了帝国外交大臣唐绍仪,要求波斯王国军队撤离波阿边境,以避免大中华帝国和大英帝国正在密切中的双边关系出现裂痕。

阿富汗,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5世纪以前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15世纪末欧洲至印度的海路开辟后,阿变得闭塞。1747年,阿人民赶走波斯侵略者,建立了统一的国家。1838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阿战争失败;1878年英第二次侵阿并与阿签订甘达马克条约。阿丧失外交权。1885年沙俄强占阿领地“彭迪”绿洲。1893年阿国王阿卜杜尔拉赫曼和英国签订阿富汗和英属印度间的“杜兰线”新国界协定。1895年英俄缔结协定。私分帕米尔地区,并将瓦汗地区划为英俄缓冲地区。如今,因为俄国在中俄战争中地失败。使得这个缓冲区实际上成为中英缓冲区。此时波斯王国军队在波阿边境对穆斯林部落的战争。已经有逐步扩大到边境线上的迹象。因此引起了英国人的恐慌。

对于两个大国来说,这是属国波斯和阿富汗的问题,但是两个属国的外交都由帝国中央政府代理,自然就成为中英两国层次上的问题了。

唐绍仪礼貌地送走了英国大使,转身就到总理大臣办公室作了汇报,而后又和本春煊一起赶到了紫禁城里。

“在汉代。阿富汗叫大夏,因为地理位置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帝国,所以非常地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希腊著名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最先看到阿富汗对于连通东方和西方的重要性,出兵攻占了这里。而后波斯人、蒙古人、突厥人都先后侵入过,现在地阿富汗人一大半都讲波斯语。也信奉伊斯兰教。对帝国而言,这个地方是连接帝国与波斯王国的要冲。两位,阿富汗可谓必争之地啊现在英国人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我看波斯王国的军队可以稍息一下。军事手段不行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手段。扶植阿富汗王室仇英力量,等西方陷入战争后,等印度陷入混乱后,英国人想控制阿富汗都不成了因此,现在中亚的工作重点不再是阿富汗。三年打通交通的计划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完成,波斯王国军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使命。英国人既然要就这个问题谈一谈。那么帝国完全可以就经济领域的联系问题与英国磋商一下。石油输油管道要铺。这是大前提。通过什么手段来达成管道安全便利地通过阿富汗呢我看恐怕我们必须秘密地与阿富汗王室接触一下了。商业,完全的商业接触。”

岑春煊和唐绍仪听得头晕晕的。皇帝陛下这样说,究竟是放弃还是继续三年打通与波斯陆上联系的计划对英国人的照会又如何的答复呢

幸好,龙剑铭没有让两位迷糊多久就说话了。

“中亚问题的关键不在阿富汗而在英属印度。请注意,阿富汗完全是一个内陆国家。英国人是通过南边的印度联系阿富汗,俄国从西北面与阿富汗接壤。帝国则是从东、北、西三面夹住了阿富汗。如果英国人在南边的通路出了问题。他还能控制阿富汗吗不能因此,工作的重点就在印度河西岸的英属印度穆斯林地区。英国提出了这个问题,证明他们很关注阿富汗。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让阿富汗的控制权落在帝国手里的。那么,我们只能去制造万不得已的情况。四方面的工作同时做:一。继续强化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可以通过某些渠道透露两国在帝国采购、获取的军事技术装备。二,联系、影响、支持阿富汗王室中仇英力量。三。在英属印度展开军事情报行动,从波斯方面培养、派遣一批宗教和民族主义分子实施对印度河西岸的渗透。四,联系印度国大党和民族主义分子提拉克,在印度河东岸给英国人制造点麻烦。这样一来,只要英国在欧洲战争初期失利,我们就有可趁之机,而英国人面对一系列的麻烦和德国的战争。他们只能顺手推舟了。”

老奸巨滑的龙剑铭把话一说透,总理和外交大臣就露了了然的神色。这样的皇帝不用来搞政治阴谋也太可惜了一点

第33节蓝色计划作者:自由与荣耀

龙剑铭一看岑春煊和唐绍仪的表情,大概也猜到了两人正想着什么,不就是阴谋家吗今天还真当到底了也让政府首脑看看军事情报局的工作成绩。

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躬下腰拉开抽屉翻查了一阵,拿出一个厚厚的卷宗,解开绳扣后略微看了看,转身走到总理大臣的身边,把那卷宗递了过去。

岑春煊知道里面肯定有重要而隐秘的东西,一脸疑惑地接过来,抽出一张目录表瞄了一眼,呆住

身边的外交大臣唐绍仪好奇地伸过头一看,目录上的档案名称吓了他一跳印度独立与分裂计划蓝色计划。

原来,皇帝早就知道以前交给波斯政府的任务不可能完成,真正的工作不是用波斯军队去打仗,而是这么个大阴谋

外交大臣很不礼貌地从总理手上抓过了卷宗,仔细地看了看目录,从中抽出了几页自认为关键的材料出来。

“提拉克,1856年出身于马拉特族婆罗门种姓家庭。早年创建了旨在培养爱国主义者的学校“新英格兰学校,”并创办雄师周报和马拉特人报,揭露殖民者的残暴和专横,宣传民族主义的思想。1885年12月国大党成立之后,积极参与活动,逐渐成为激进派的领袖,反对温和派的改良主义,主张采取一切手段,依靠人民来推翻英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的完全独立。1905年殖民当局公布分割孟加拉的法案,企图以“分而治之”的办法来瓦解民族运动,提拉克领导激进派号召抗议。抗议活动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提倡国货和抵制英货、司瓦德希自产运动。翌年,在以提拉克为首的激进派的坚持之下,国大党年会通过了司瓦德希、司瓦拉吉自治、抵制英货、民族教育四大纲领。1907年,提拉克领导激进派退出国大党。组织了“民族主义党”。次年,被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女王政府”为名逮捕并判处6年徒刑。此事激起了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抗议。孟买10万多工人进行了长达六天地政治总罢工。”

“拉吉姆哈约德。波斯人。1862年出生于扎黑丹波斯、英属印度、阿富汗交界地穆斯林部落酋长家庭。1881年到印度西姆拉求学,其后一直留在印度河西岸英属印度境内,从事印度穆斯林自治运动。宗旨是争取英属印度穆斯林地区主要是印度河西岸并归属波斯。1907年9月与波斯王国以及国防军军事情报局中东站波斯分站取得联系。组织了准军事组织拉吉姆团。”

“甘地,1868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部阿瓦半岛的波尔班土邦,他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1887年,他进入萨马达尔斯学院,同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伦、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地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领导在南非的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作出了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目前此人尚在南非。接触工作正在展开。”

一页页的资料可谓是精确而翔实。从这三份被标记了红色的文件中。唐绍仪隐约琢磨到了一点什么。他抬起头。把目光从眼镜后投向皇帝。

龙剑铭轻轻敲了敲茶几的桌面。把尚在沉思的总理惊醒过来,笑着道:“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激进派提拉克和拉吉姆,是未来英属印度独立、分化地力量源泉;这个甘地。则是倾向于民主、民族的温和革命,他也会成为一派。但是目前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想让英属印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