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开工(1 / 2)
第334章开工
罗博士那条路,比较适合未来的大规模扩张生产,虽然成本高,但是普通的化学本科生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就能胜任几个关键步骤。而陈剑这条路,现在来看,高度依赖陈剑这个人,其他人想学,没个一年的时间,很难有什么“火候”,对工艺的要求太高。
颜辉搞清楚这一点之后,他反而是松了一口气。现在陈剑是股东,那么就让陈剑好好盯着生产就行了,陈剑也说过,12组反应釜,他还是可以盯得下来的。
现在,低成本是绝对的优势,也是颜辉最擅长的优势。
贷款的220万,在持续地被消耗。
前期光是原料就买了上百万,相关的仓储设备、温控设备等又了大概三十万,再加上试生产、实验的费,颜辉的资金在迅速缩水。
好在,220万还算够多,颜辉终于不那么缺钱了。
“老板,我们终于走到这一步了,”这天,陈剑拿着生产许可证,不禁有些唏嘘。
“是啊,不容易,从03年年底开始做实验,到今天,也快三年了。”颜辉轻轻把许可证放好。
现在,实在是没什么地方可以放这个东西,因为现在的公司甚至没有办公楼。
工地竣工之后,向厂长又送了一套稍微好点的二层移动板楼,这就是颜辉和陈剑的办公室了。
“我们现在的材料,除了实验消耗的,还有大概价值80万的原料,能生产大概一万四千升,我大概算了算,半个月之内就能生产完毕。到时候大概可以封装两万管。”陈剑拿出了一个管子,给颜辉示范了一下。
聚氨酯胶水,和现在常见的“玻璃胶”那种容器差不多,有加压的地方,有胶水的出口,让买家可以即买即用。
颜辉参考了汉高和西卡的产品,决定采取同样款式、同样容量的产品——700l一管。
德国汉高和瑞士西卡全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技术上领先恒辉化工起码二十年,同样700l的聚氨酯胶水,汉高和西卡的价格在120-140元之间。
这样一管聚氨酯,颜辉这边的成本是…
45元。
这里所谓的成本,只是物料成本,不计算电费、人工、厂房等其他费用。不过,其他成本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迅速摊平。
因为罗博士那边的专利也已经公开了,所以陈剑是可以算的清楚的,他给了颜辉一个大概的判断——罗博士的生产线,同样的700l产品,物料成本不会低于54元。
这是一个让颜辉非常满意的数据,对方的成本比自己高20%!
至于是否能够迅速扩张大规模生产,其实这都是屁话。12组反应釜如果全力生产,公司的短板其实是销路。
接下来的几天,颜辉还在持续的钱。之前的建筑工人显然是不能胜任工厂生产的,所以必须招聘相关的技术工人,起码也得有高中学历,而且要有机械操作经验。除此之外,颜辉还招聘了一位外语专业的学生,这个人能看懂大部分的英文说明书,能帮上陈剑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