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哀地里亚的回忆(2 / 2)
“气孔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而死者也不会有任何痛苦”
“行刑日夜磨砺处决的剑技,便是为令赴死者感受不到任何痛苦”
“死亡是那般痛苦,令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到恐惧。但你不同,你能够掌握这死亡的力量,在你手中死亡也变得无比仁慈,令人感到温暖”
“与死者同行,敬爱他们如同你敬爱生命”
“思考死者为何而痛苦,然后向他们献上敬意”
“予人以光荣和解脱”
犯罪的死囚,勇敢的战士,异邦的战俘,不治的牧人.....
在养母“阿蒙内特”的引导下,年幼的遐蝶为各种各样的人送去了死亡。
哭嚎,解脱,愤怒,感谢。
这位年幼的女孩,从这些或自愿或非自愿的赴死者处,感受到了人在迎接死亡时最纯粹的情感。
这时的遐蝶,完全无法理解这一切,她只感痛苦。
她憎恨自己面临的一切,憎恨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赐。
-----
“这可真是...难以评述的过去”
看着阿蒙内特对于遐蝶的教导,以及所灌输的生死观念后。
柏拉图便不禁为遐蝶,吐出一声叹息。
“这位死亡圣女的生平,真是如那人为撰写的戏剧一般,充满了苦难与思考”
“在将赴死者送往冥河的渡船时,去体会生与死的份量...真是艰难的过去”
说实话,柏拉图其实对于哀地里亚在这段记忆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生死观念的看法有着极大的兴趣。
虽然眼前的,仅仅是从遐蝶的主观认知出发,对于哀地里亚的部分描述。
“但除去那些外邦的战俘和罪犯外,每一个哀地里亚人都向遐蝶表达了最为真挚的感谢,仿佛死亡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柏拉图,在很久之前,就对于翁法罗斯的十二位泰坦...不,应该叫十二位黄金裔们。
产生了一种别样的看法。
在他眼中,万敌,阿格莱雅,白厄....等等这些英雄继承火种的过程,其实是一面面充满哲理的解题过程。
或者说...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蜕变过程。
这些黄金裔们并不代表某个具体的存在,更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每个人都对于着截然不同的难题,就如同每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命运不同。
“就像继承纷争的万敌,他在继承纷争的过程中,逐渐与如何延续族群的未来和解。从而践行起纷争的誓言,要令整个世界团结在一起,不断前进”
“而遐蝶,她所以面临的,便是如何看待这生与死的份量”
过往的她恐惧于死亡,她眼中看到的是死亡带来的苦痛与哀嚎,是无休止的哀伤。
因而憎恨自己的天赋。
“所以那位纷争的泰坦看出了她内心的交织错杂的情绪,“不要怨恨你的力量,征途之所以伟大,史诗之所以壮阔。皆因万物,终有逝去之时””
生命的价值与伟大,恰恰是人们在知晓死亡的存在时,依然选择绽放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