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 > 第113章 大缸厂

第113章 大缸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而且,一口大缸的重量可不轻,小的有几十斤,大的甚至能达到二百到三百斤。”

最后,杨师傅带他们来到了烧窑房。那里有三口巨大的窑炉,不过这会儿没有开工,烧窑房温度是正常的。

杨师傅指着窑炉说道:“烧窑是制缸的最后一步,也是最考验技术的环节。火的掌握非常关键,火太大,缸坯容易烧裂;火太小,缸坯又烧不透。

只有像我们这些老人,干了这么多年,才能摸清窑炉的脾气,知道什么时候该加火,什么时候该减火。”

陆卫民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杨师傅,烧一窑大缸得花多长时间?”

杨师傅想了想,回答道:“一般来说,烧一窑大缸得花上两三天的时间。烧完后还得等窑炉慢慢冷却,才能把大缸取出来。”

听完杨师傅的介绍,陆卫民心里对制缸的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感慨道:“制缸这活儿真是不容易,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手艺,还得有耐心。爸,你和杨师傅能坚持这么多年,真的很了不起。”

面对陆卫民的夸赞,岳父李锋和杨师傅只是笑笑,毕竟这话他听多了。

杨师傅给陆卫民介绍完制缸的全过程后,他们去了存在大缸的仓库。

仓库很大,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大缸,都是已经烧制完成的。

杨师傅领着陆卫民来到了一口大缸面前,脸上带着几分自豪,对陆卫民说道:“阿民,这口缸可是咱们厂里的宝贝,是用最好的泥料烧制成的。造型是仿造故宫里的那个鎏金太平铜缸,怎么样,好看吧?”

陆卫民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口大缸,只见它做工精细,缸体厚实,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裂纹或瑕疵,绝对是一口上等的好缸。

缸身上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虽然是用黏土仿制的,但工艺丝毫不逊色于真正的铜缸。

陆卫民曾经在书上见过故宫鎏金太平铜缸的照片,眼前这口仿制品与珍品确实非常相似,不论造型还是细节上都看得出来很用心。

看着这口缸陆卫民心里有些疑惑起来:岳父他们这个小小的大缸厂,为什么要仿制故宫的铜缸呢?

这个仿制缸很显然不符合他们大缸厂的形象啊!

带着这个疑惑,陆卫民转头看向岳父李锋和杨师傅。

杨师傅似乎早就猜到陆卫民会问起这个问题,他笑了笑,解释道:“阿民,你肯定觉得奇怪,咱们这种小厂子怎么会做这种仿制缸吧?其实,这口缸的来历还挺有意思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十几年前,县政府想搞个博物馆,里面放几口仿制的故宫铜缸当作展示品,用来宣传咱们国家的文物和历史。

当时我们大缸厂是县里唯一能做的,所以任务就来到到了咱们厂。

本来计划是做四口的,结果刚做好了这一口,上面就突然叫停了,说是有问题,博物馆不建了。

于是,这口缸就这么被搁置在这里,一直放到了现在。”

陆卫民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突然开始,又突然结束。

虽然不是太清楚为什么叫停,但能感觉到,这口缸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的历史原因。

“那怪可惜的!”

杨师傅笑了笑说道:“阿民,这口缸算是我们大缸厂技术工艺的最高水平了。在跟你说一下,这是我和你岳父一起做的,我为主,你岳父给我的打下手。”

他说这话时,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眼神里也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