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比春耕(2 / 2)
陆卫民这时既要去摆摊,又要忙鸡舍的事,还得去收玉米,只能抽空下地去干活,常常是天不亮就干活儿,天黑才能回家。
照他们家的这个进度,肯定要错过最佳播种期了。
陆卫民想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想个主意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才行。否则耽误了农时,收成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仅是陆卫民想要解决,陆父同样在苦恼,
他一辈子都坚信“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把土地看得很重要。今年春耕,因为是分田地的第一年,他格外上心,连生产大队的工作都暂时放下了,天天扛着锄头往地里跑。
看着别人家的田地都翻得差不多了,自家的却还有一大半没动工,他是急得嘴角都起了燎泡。
本来活儿就多,干不完,小儿子陆卫民还每天只能抽空来地里干两三个小时活,陆父的火气就更大了。
陆卫民哪能感觉不到陆父的不满?
他开始琢磨起来,现在既要维持每天摆摊,还不耽误养鸡的事,同时又要把地里的活干完。
想来想去,能到唯一的办法就是——上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陆卫民一拍大腿:为啥非要靠人力死磕呢?直接搞台翻耕机不就成了?
陆卫民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靠谱。
一台翻耕机,既能省下大把时间,又能减轻全家人的劳动强度,最重要的是能确保不误农时,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想到办法的陆卫民在晚饭后,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陆父商量这事。
陆父正蹲在门槛上和大儿子修锄头,然后就听到儿子说要租农机,手里的活计停了下来,满脸疑惑地抬头:“农机?哪来的农机?”
“县农机站啊!”陆卫民在陆父和大哥之间蹲了下来。
“我去打听过了,农机站有专门出租的翻耕机。租金我都问清楚了,虽然不便宜,但在咱们能承受的范围内。”
其实陆卫民没把话说全。县农机站的农机设备向来紧俏,尤其是春耕时节,排队等着租机器的人能从农机站门口排到街尾。
普通农户想租台机器,等个十天半个月都是常事。
而这事能成,还得感谢二姐陆卫华。
陆卫民记得她有个同学在县农机站当技术员。
于是就去找那位二姐的同学,说了他是陆卫华的弟弟。
然后就靠着这层关系,他才能预约到机器,否则按正常排队,怕是春耕结束了都轮不上。
“这租金多少钱?”陆父放下手中的锄头,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陆卫民早有准备,掰着手指头解释:“农机站有两种租法。一种是连人带机器一起租,农机站派师傅来干活,一天要10块钱。另一种是光租机器,自己操作,一天5块钱就够了。不过油钱要自己出。”
听到这个价格,陆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觉得太贵了。
一旁的大哥陆卫国很赞同弟弟租农机的想法,连忙帮腔道:“爸,你想啊,要是用翻耕机,一天就能把咱家那些水田全翻完。往年咱们一家起早贪黑也得干四五天呢!”
陆卫民趁热打铁,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两天!给我两天时间,不光水田,连旱地我都能给犁得妥妥当当。”
陆父沉默思考了一阵,迟疑地问:“那你是打算怎么租?你又不会开,是不是得连人带机器一起租?两天就是20块钱啊...”
“不用!”陆卫民拍着胸脯笑道,“就租机器,我能开!”
“什么?”陆父和大哥异口同声地惊呼。
大哥一脸疑惑的问道:“阿民,你啥时候学的开农机?我们怎么都不知道?”
陆卫民眨眨眼:“偷偷学的呗。其实农机没你们想的那么难开,这玩意儿简单的很。”
他心想,自己上一世可是有挖掘机操证的人,这种小型翻耕机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
看着小儿子自信满满的样子,陆父又陷入了沉思。
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既然小儿子都计划得这么周全,而且确实可以给家里带来帮助...
“行吧,”陆父终于松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可得小心着点,别把机器弄坏了。到时候可赔不少啊!”
“放心吧爸!”陆卫民高兴地差点跳起来,“我明天就去农机站把机器开回来,保准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现代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