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会议(2 / 2)
虽然作为常年受灾严重的省份的桂省,气象灾害确实频繁,特别是九十年代后,1994年、1996年、1998年、2001年、2005年等年份都发生过特大洪涝,尤其是2001年那场大水,整个市都成了汪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年头的农民吃饭全靠地里的那些庄稼,要是风调雨顺个几年,可以攒点钱,日子会舒坦很多,但是突然来了干旱或者洪涝,那一年的努力就直接白费,只能吃老本。
也就是因此,常常受到气象灾害影响极大的农村才会对此极为重视。
整个八十年代,桂省的气候相对平稳,虽然偶有小灾,但影响有限。
重生回来陆卫民是知道这些信息的,但是自己无凭无证的,没有说服力,于是只能开玩笑似的说他认为今年会风调雨顺的。
陆父只当是陆卫民是祝福,并不是很在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盯着天气变化。
“同志们。”陆父看着大家说道,“今天强调这些,就是要大家做好万全准备。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散会后,各队立即检查排灌设施,组织抢险队伍,把准备工作做到前头。”
安排了。
说完“双抢”和防洪防汛后,陆父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事:“务将改为由农户自行前往粮站缴纳,大队和公社不再统一组织。”
交公粮是老百姓的俗称,其实就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也就是农业税。
他们南方这边,农户一年要向国家交两次公粮,即夏、秋季各一次,夏季是在八月份,交的早稻;秋季是在十一月份,是交晚稻。
都是在农忙差不多结束的时候去交,时间并不固定。
那个时候有一句口号,叫作:“粮食上交给国家、留足给集体、剩下留给自己”。
在这个年代,农民们对交公粮的热情是令人动容的。
每到交粮时节,家家户户都会精心挑选颗粒最饱满的稻谷,用麻袋装好。有人用扁担挑,有人推板车,哪怕要在粮站排上三天三夜的队,也一定要把公粮交上。
粮站外蜿蜒的队伍,成了那个年代最动人的风景线之一。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但很快就平静下来。其实这个消息早就在村里传开了,所以干部们并不感到意外。
“虽然改为自行交粮,但大队还是会做好服务工作的,帮助乡亲们完成交公粮的任务。各个生产队的队长要安排人把这事通知下去,做到每家每户都通知到。”
以往都是大队统一收集各户公粮,再由公社集中运到粮站,现在改为农户自行缴纳,中间确实会增加不少麻烦。
光是运输这一项,就够让人头疼的,有的农户家里没有板车,有的住得偏远,还有的劳力不足…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三位队长显然也想到了这些问题,但都郑重地点头应下:“陆大队放心,我们一定安排妥当的。”
“我来强调一遍!”陆父敲了敲桌面,声音提高了几分,“虽然是各家自己交粮,但质量标准绝不能降低!必须跟往年一样,把稻谷拾掇得干干净净。”
话音刚落,三个队长立刻拍着胸脯保证:
“这放心!给国家交的公粮,谁敢糊弄?”
“我们肯定挨家挨户叮嘱,绝不能给安平村丢脸!”
“我亲自盯着,保证不会被有有事!”
陆父满意地点点头。
交公粮的标准很严格。稻谷要颗粒饱满,不能有瘪粒;杂质要筛得一干二净;水分必须控制在16%以内。
粮站的验收员个个火眼金睛,拿着探子往麻袋里一插,好坏立现。
所以农户们都会把最好的稻谷留作公粮,因为等级评定直接关系到要交的数量,质量差的得多交,质量好的就能少交些。
“时间上也要注意。”陆父翻开笔记本上的笔记,“今年我们公社交公粮的时间定在七月二十五号到八月三号,有10天的时间。各队要跟乡亲们说好了,别都挤在最后几天,到时候排不上队就麻烦了。”
底下的干部们纷纷在小本子记下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