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 > 第230章 上门求购

第230章 上门求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就拿踢毽子来说吧,这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如今却在县城风靡起来。男女老少,只要有空,就会聚在一起踢上几脚。

陆卫民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踢毽子之所以能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大家娱乐的需求。

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踢踢毽子,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

有的人喜欢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有的人则热衷于去电影院,感受大银幕带来的震撼;还有的人喜欢唱歌跳舞,用歌声和舞姿表达内心的喜悦。

当然,也有一些人喜欢打牌、下棋、钓鱼,在轻松的氛围中消磨时光,放松身心。

不过,有些娱乐方式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惹出麻烦来。

但体育运动就不一样了,它既能让人享受快乐,又能锻炼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弊端。

而且,体育运动的形式可不止踢毽子这一种。跑步、跳绳、打篮球、踢足球……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乐趣。

所以陆卫民的脑海中想到了一个念头,就是合作社是不是可以朝着生产制作运动器具的方向发展呢?

一项运动的热度总是有限的,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

就拿踢毽子来说吧,虽然现在很火,但谁也不知道这股风潮什么时候会消散。

等踢毽子的热度过去了,他们合作社生产的毽子在本县可能就很难卖出去了,到时候就只能去外面寻找市场,这其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可想而知。

但如果他们能转型生产制作运动器具,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凭借陆卫民手段,想要掀起一股新的运动风潮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要找准时机,推出合适的运动器具,再加以宣传推广,说不定就能让某种运动在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内流行起来,到时候合作社的生意肯定能红红火火。

不过,陆卫民也明白,这个想法可不是说说而已,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行。

生产制作运动器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得有技术,得知道怎么设计和制造出质量好、受欢迎的产品;其次,得有足够的劳动力,毕竟生产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再者,原料也是个大问题,得找到合适的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可不是头脑一热就能干起来的。

所以,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先看看合作社能不能凭借这次踢毽子的风潮狠狠地赚一笔。

有了钱,就有了底气,想要转型也就容易多了。

就在陆卫民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眼神呆呆地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毽子,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合作社转型发展运动器具生产这一大事时,仓库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嘈杂的交谈声。

那些加入合作社的家庭,一听到有大单生意上门,个个兴奋不已,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四面八方朝着仓库跑来。

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原本安静的仓库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陆卫民正想得入神,思路突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声打断,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暂时停下思考,决定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回头再慢慢琢磨合作社转型的事。

帮忙的人来到以后,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分工合作。

有的负责从仓库的各个角落把毽子搬运到点数的地方,有的则在一旁准备好记录的纸笔。

就在大家忙碌地开始点毽子数目的时候,老支书和陆父也听到了消息,匆匆赶了过来。

“真的卖了3000个毽子?”陆父一进仓库,就迫不及待地向小儿子陆卫民询问道,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陆卫民笑着回答:“当然,爸,县供销社的杨主任亲自上门来谈的生意,那还有假!”

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自豪。

一旁的老支书听到这事是真的以后,一脸的欣慰,他走上前去,拍了拍陆卫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不错啊阿民,我就知道你能行,这才多久啊,就把合作社搞得这么好了!咱们村以后的日子可有盼头咯!”

陆卫民谦虚地说道:“还好,老支书,这才刚开始,算不得多好。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很快,3000个毽子就数好了。大家按照每100个一袋的标准进行分装,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这些毽子。

而且在这个分装的过程里,大家还要再仔细检查质量,要求不能出现一个不良品。

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送到供销社手中的毽子都是好的。

供销社的人来得很快,两点钟的时候,他们的拖拉机就“突突突”地开到了仓库门口。

拖拉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仓库的宁静,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朝着门口望去。

陆卫民赶紧迎了上去,和供销社的采购人热情地寒暄起来。

几句客套话过后,就进入了正事。

他们一边清点毽子的数目,一边和陆卫民敲定合同。

其实他们的合同没有像后世那么正规,只是简单地写明了采购的产品、价格、采购单位、时间日期等关键信息,而且完全是手写的。

供销社的人清点完毽子数目后,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笑容。

他们对毽子的质量和数量都十分认可,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随后,他们便爽快地支付了所有款项。

当那一沓厚厚的钞票递到陆卫民手中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喜悦。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钱,更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看着手中的钞票,陆卫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合作社转型的蓝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