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齐国的权杖(2 / 2)
段韶深知,这不仅是晋升,更是高澄在危局中对他的绝对重托!他立刻抱拳,肃然应命:“臣,段韶,领旨!必不负太子重托,定保北疆无虞!”随即,他又关切地问道:“那……山东方面的防务?”
高澄显然早已思虑周全,沉声道:“我已决定,以父皇名义发旨,升老将斛律金为骠骑大将军,莱阳郡公,都督山东诸军事!有斛律老将军坐镇,山东当可暂保无虑。”
听到斛律金这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将被委以重任,段韶心中稍安,点了点头。
紧接着,高澄展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符的果决和手腕,连续口述数道“旨意”:升斛律光为镇北将军,平阳侯,督营州、平州诸军事,负责辽西防务,防备库莫奚、契丹等部;升潘乐为柱国大将军,清河郡公,督京畿诸军事,确保邺城安全;升娄睿为中护军,成安侯,加强宫廷宿卫。他这一点,完全遵从了父亲高欢临终前的交代,对有能力、可倚重的统军大将不惜名爵,加以笼络,以求迅速稳定军心。
迅速处置完最紧要的军事安排后,高澄便让段韶先行离开,等待与斛律金做好交接后,再北上赴任。
段韶走后,高澄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而深沉。他召来祖珽和陈元康,低声吩咐道:“去,把高洋‘请’来,还有他那个王妃李祖娥,一并带到府门外候着。”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制。
三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就绪。高澄的行装已经打点完毕,高欢的遗体也被秘密安置在镇东将军府内那处隐蔽而阴冷的地窖冰棺之中。
高澄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走出府门。只见弟弟高洋和其妻李祖娥,在寒冷的晨风中瑟瑟发抖地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惊疑不定之色。
高澄脸上瞬间堆起了热情洋溢的笑容,与平日里的倨傲刻薄判若两人。他快步上前,一把拉住高洋冰凉的手,语气亲切得近乎夸张:“二弟!等久了吧?之前是为兄不对,心胸狭隘,父皇已经狠狠教训过我了!父皇说,我们兄弟留在此地,人多嘈杂,影响他静心调养,特意吩咐,让我们一同返回邺城去。”他一边说,一边用力拍着高洋的手背,仿佛真是兄友弟恭。
高洋看着高澄这反常的亲热,心中警铃大作,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深知这位兄长的手段,越是表现得亲切,背后隐藏的算计可能就越深。他只能继续扮演那个懦弱痴傻的角色,缩了缩脖子,结结巴巴地说:“大……大哥……臣弟愚钝,是个无用之人,留在邺城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反而不如就让臣弟留在此地,侍奉父皇汤药,尽……尽点孝心吧?”
高澄脸上的笑容不变,眼底却闪过一丝冷厉,他假惺惺地笑着,手上加大了力道,几乎是将高洋半搂在怀里:“二弟这是说的什么话!父皇可是亲口说了,要任命你为中书令,左卫将军!这可是要辅佐为兄协理朝政的重任啊!这说明什么?说明父皇是看重你的才华!二弟,”他重重地拍了拍高洋的胸膛,正好触及其旧伤之处,“你可千万不要让父皇……还有为兄我,失望啊!”
高洋被拍得伤口一阵剧痛,忍不住闷哼一声,脸色更加苍白。他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但此刻势单力薄,他不敢硬抗,只得继续装傻充愣,哀求道:“大哥……既……既然如此,那……那能否让臣弟进去,和父皇最后……最后磕个头,道个别再走?”
“道别?”高澄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近乎狰狞的表情。他猛地用力,一把紧紧箍住高洋的脖子,将他拉到自己面前,嘴唇几乎贴到高洋的耳朵,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如同寒冰撞击:“父、皇、说、了!你、我、在、此,影、响、他、调、养、病、情!让、你、我、立、刻、出、发!听、明、白、了、吗?!”
那冰冷的语气和不容置疑的杀意,让高洋瞬间如坠冰窟,浑身僵硬。
说完,不等高洋有任何反应,高澄猛地松开手,对左右侍卫厉声道:“还愣着干什么?请太原王和王妃上车!”
如狼似虎的侍卫立刻上前,几乎是半强迫地将惊惶失措的高洋和李祖娥分别架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高澄最后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镇东将军府那紧闭的大门,眼神复杂难明,随即毅然转身,登上了自己的车驾。
车队启动,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向着邺城方向疾驰而去,卷起一路烟尘。
大齐的权杖,已然易主。一个由高澄主导的、充满了隐忧与未知的新篇章,就此强行掀开。
而被迫同行的二皇子高洋,在颠簸的马车中,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眼神深处,那被强行压制的恐惧之下,一丝隐忍的、如同暗流般的光芒,开始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