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郑公不识抬举(1 / 2)
从天一楼那场不欢而散的谈话归来,郑道昭独自坐在书房里,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最初的恐惧和不安,如同冰水浸透衣衫,让他止不住地颤抖。苏绰那平静却带着锋芒的话语,一遍遍在他脑海中回响——“不历州郡,无以仕省台”。这轻飘飘的九个字,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刺穿了他数十年来精心维持的尊严与期望。
然而,随着夜色深沉,恐惧渐渐被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取代。这怒火越烧越旺,几乎要将他的理智焚烧殆尽。
“凭什么?!”他在心中无声地咆哮,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太师椅的扶手。“老夫为这大汉江山,可谓呕心沥血!当初刘璟势微,是谁不顾世家颜面,将嫡女大车下嫁给他那个只知道舞枪弄棒的二弟高昂?!是老夫!是谁在他立足未稳之时,舍弃中原家业,追随他远赴贫瘠的关中,为他教化蛮夷、培育学子数十年?!还是老夫!”他越想越气,胸口剧烈起伏,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头。
在极度的愤怒中,他的记忆开始扭曲、筛选。他完全忘记了,当初是女儿郑大车自己看中了高昂的英武相貌和显赫军职,在家中百般恳求;他忘记了,是自己惧怕留在中原被战火波及或被梁军清算,才主动恳求跟随势力渐起的刘璟西入关中以求庇护;他也忘记了,是自己数次上书,言说平生志向在于教化,刘璟才顺水推舟,允了他主持学政的请求。此刻,他脑海中只剩下自己的“付出”和刘璟的“负义”。
“不历州郡,无以仕省台……说得好,说得好啊!”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丝怨毒的冷笑,“老夫不符合条件,那些跟随刘璟趋炎附势的家伙,难道就符合了?既然大家都符合不了,那这相位,干脆谁都别选了!谁都别想好过!”
人到了他这个年纪,有时候就像一头固执的老牛,一旦钻了牛角尖,便再也拉不回来,只会越来越偏执,眼中只看得到自己认定的“不公”,将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咎于他人。
怒火驱使之下,一个阴暗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他猛地站起身,走到门口,沉声唤来自己的两个儿子——郑严祖和郑敬祖。
“父亲,有何吩咐?”两个儿子见父亲脸色阴沉得可怕,小心翼翼地问道。
郑道昭目光闪烁,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你们二人,立刻去替为父走一趟,将谢让之、王骆惠、荀兴祖……那几位为父平日最看重的学生,悄悄请到府中来。记住,要隐秘,就说是为父有关于学问上的要事相商,切勿声张。”他点了几个出身名门、在太学中颇有影响力,且对他言听计从的学子名字。
郑严祖和郑敬祖对视一眼,虽觉父亲此举有些突兀,但不敢多问,连忙领命而去。
就在两个儿子去替他串联世家子弟的时候,郑道昭回到书房,背着手在房中踱步,心中不断盘算、完善着那个破坏选相的计划细节。他要用舆论,用他最擅长的“清议”,来给苏绰,给那些挡他路的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不多时,书房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郑严祖在门外低声道:“父亲,谢兄、王兄、荀兄等几位到了。”
郑道昭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恢复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与沉重。他打开房门,对着几位年轻学子点了点头,然后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严厉地说道:“你们在外面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准进来!”
郑严祖、郑敬祖心中一凛,知道父亲所谋之事恐怕非同小可,连忙应声称是,退到远处警戒。郑道昭毕竟是历经前朝动荡的老官僚,深知狡兔三窟的道理,他再愤怒,也下意识地不想让亲生儿子直接卷入这漩涡中心。
书房门被紧紧关上,室内只剩下郑道昭和他那几位心腹学生。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年轻而带着疑惑的脸庞。
郑道昭请几人坐下,自己却久久不语,只是用手揉着额角,发出一声沉重得仿佛承载了万钧之力的叹息。
几位学子面面相觑,最终还是出身陈郡谢氏的谢让之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关切:“先生,深夜召我等前来,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您脸色似乎不太好。”
郑道昭抬起头,眼中流露出痛心疾首的神色,声音沙哑而沉痛:“唉……诸位弟子,都不是外人,为师……为师近日得知了一个消息,关乎朝廷选相,其中……其中恐怕有惊天黑幕啊!”
“什么?!”
“黑幕?”